【摘要】 考必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备战2021高考:语文冲刺复习模拟卷2”的信息,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下“备战2021高考:语文冲刺复习模拟卷2”的内容吧!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诸音调配合,对比、反衬、连续继承而波动、乃生节奏。节奏是音调的动态,对于情绪的影响更大。我们可以说,节奏是传达情绪的最直接而且最有力的媒介,因为它本身就是情绪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生理、心理方面都有一种自然节奏,起于筋肉的伸缩以及注意力的张弛。这是常态的节奏。情绪一发动,呼吸、循环种种作用受扰动,筋肉的伸缩与注意力的张弛都突然改变常态,原来常态的节奏自然亦随之改变。换句话说,每种情绪都有它的特殊节奏。人类的基本情绪大致相同,它们所引起的生理变化与节奏也自然有一个共同模型。喜则笑,哀则哭,羞则面红耳赤,惧则手足震颤,这是显而易见的。作者(音乐家或诗人)的情绪直接地流露于声音节奏,听者依适应与模仿的原则接受这声音节奏,任其浸润蔓延于身心全部,于是依部分联想全体的原则,唤起那种节奏所常伴的情绪。这两种过程——表现与接受——都不必假道于理智思考,所以声音感人如通电流,如响应声,是最直接的,最有力的。
“情绪”原来含有“感动”的意思。情绪发生时生理、心理全体机构都受感动,而且每种情绪都有准备发反应动作的准备与倾向在心理学上叫做“动作趋势”,节奏引起情绪,通常表现激动它的特殊的“动作趋势”。我们听声音节奏,不仅需调节注意力,而且全身筋肉与相关器官都在静听,都在准备着和听到的节奏应节合拍打地动作。某种节奏激动某种“动作趋势”,即引起它所常伴着的情绪。但是节奏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情境,所以不能产生具体的情绪,如日常生活中的愤怒、畏惧、嫉妒、嫌恶等等,只能引起各种模糊隐约的抽象轮廓,如兴奋、颓唐、欣喜、凄恻、平息、虔敬、希冀、眷恋等等。换句话说,纯粹的声音节奏所唤起的情绪大半无对象,所以没有很明显固定的内容,它是形式化的情绪。
诗于声音之外有文字意义,常由文字意义托出一个具体的情境来。因此,诗所表现的情绪是有对象的、具体的、有意义内容的,例如杜工部的《石壕吏》《新婚别》《兵车行》诸作表现的不是抽象的欣喜与平息,而是乐道安贫与自然相默契者的冲淡胸怀与怡悦情绪。我们读诗常设身处地,体物入微,分享诗人或诗中主角所表现的情绪。这种具体情绪的传染浸润,得力于纯粹的声音节奏者少,于文字意义较多。诗与声音虽同为节奏,而所用节奏不同,诗的节奏是受意义支配的,音乐的节奏是纯形式的,不带意义的;诗与音乐虽同产生情绪,而所生的情绪性质不同,一是具体的,一是抽象的,分别是很基本的、不容易消灭的。
(摘编自朱光潜《诗论》)
材料二:
诗歌节奏一般指诗歌语言的节奏。作为一种节奏,它必然包含上述两方面的因素,即一定的时间间隔和某种对立性特征的反复。它与非语言节奏的不同,主要不在一定的时间间隔这个因素上,而在某种对立性特征的反复这个因素上:它是某种对立性语音特征的反复。
与其他节奏一样,在诗歌节奏的这两个因素中,一定的时间间隔是基本条件,某种对立性语音特征的反复是本质特征。就后者而言,不同语言的诗歌节奏,主要就是由不同语言的对立性语音特征的反复造成的。例如,古希腊语诗歌和罗马拉丁语诗歌利用音节的长短特征在大致相等时间间隔里的反复来造成节奏,这是“音长”节奏。这种节奏的单位——音步——由一个音组构成:音组占据一定的时间,表示形成节奏的基本条件,即一定的时间间隔;音组中音节的长和短这种对立性语音特征,则是形成节奏的本质特征。这种节奏因为这种本质特征也可以称为“长短”节奏。英语、德语、俄语等语言的诗歌,则利用音节的轻重特征在大致相等时间里的反复来造成节奏,这是“音重”节奏。同样,在这种节奏的音步中,音组表示一定的时间间隔,而音节的轻和重这种对立性特征则是节奏的本质特征。这种节奏因为这种本质特征也可以称为“轻重"节奏。一般语音学认为“语言中声音的高低轻重、长短、快慢间歇和音色造成语言的节律。”这说明,诗歌语言除了上述轻重和长短这种对立性语音特征可以造成节奏外,其他如高低和顿歇等对立性语音特征在一定时间间隔里的反复出现也可以造成节奏。
因此,我们可以说:诗歌节奏一是诗歌语言中某种对立性语音特征在一定时间间隔里的反复。
(摘编自陈本益《探索汉语诗歌节奏的一个思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声音节奏奏是音调配合、对比,反衬、连续继承而波动的产物,是人的生理、心理方面的自然节奏,是情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B.呼吸、循环的扰动引起的筋肉的伸缩是生理节奏,注意力的张弛是心理节奏,不同情绪会引起生理和心理常态节奏的改变。
C.声音节奏引发情绪有其内在的生理反应机制,是听者接受声音节奏后,依部分联想全体的原则激动某种“动作趋势”的结果。
D.所有节奏都包含着一定的时间间隔和某种对立性特征的反复这两个因素,但非声音节奏更侧重前者,声音节奏更侧重后者。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只作为动态的音调的节类能够引起人的某种情绪,单独的静态的音调同样能引起人的某种情绪。
B.诗歌除声音之外有文字意义。需要借助于理智思考。这使得它带给人的感动比音乐更直接和有力。
C.有人主张诗乐一体。其实很难实现,因为诗、乐在节奏产生情统上有共性,也有不易消除的区别。
D.诗歌语言的高低,顿歇等也可造成节奏,说明汉语诗歌节奏可能并非“音长”或“重”节奏。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诗歌节奏的特征的一项是(3分)
A.包含轻重、长短、高低等对立性语音特征的反复
B.是音调的动态,能够最立接、最有力地传达情绪
C.能够引起人的欣喜、凄恻、愤怒、嫌恶等等情绪
D.与音乐节奏不同,受意义支配而非纯形式的节奏
4.两则材料论证的重心和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渔
沈从文
和尚拿刀在手,略一挥动,飕飕风生,寒光四溢。弟弟抚掌:“师傅大高明,大高明。”
和尚笑了:“两个年青人各带这样一把好刀,今天为什么事来到这里?”
哥哥说:“因为村中毒鱼,派我们坐船来倒药。”
“众生在劫,阿弥陀佛。”
“我们在滩下听到木鱼声音,才想起上山来看看。到了这里,又恐怕妨碍了师傅晚课,所以就在门前玩。”
“我听到你们唱歌,先很奇怪,因为夜间这里是不会有人来的。这歌是谁唱的,太好了,你们谁是哥哥呢?我只听人说到过XX先生得过一对双生。”
“师傅看不出么?”
那哥哥说着且笑,具有风趣的长年和尚就指他:“你是大哥,一定了。那唱歌的是这一位了。”
弟弟被指定了,就带羞的说:“很可笑的事,是为师傅听到。”
“不要紧,师傅耳朵听过很多了,还不止听,在年青时也就做着这样事,过了一些日子。你说天堂的门,可惜这里只一个庙门,庙里除了菩萨就只老僧。但是既然来了,也就请进吧。看看这庙,喝一杯茶,天气还早得很。”
这弟兄无法推辞,就伴同和尚从小角门走进庙里,一进去是一个小小天井,有南瓜藤牵满的棚架,又有指甲草花,有鱼缸同高脚香炉,光洒满院中,景致极美。他们就在院中略站,那弟弟是初来,且正唱完歌,情调与这地方同样有诗意,就说:“真是好地方,想不到这样好!”
“那里的事。地方小,不太肮脏就是了。我一个人在这里,无事一点花草,这南瓜,今年倒不错,你瞧,没有撑架子,恐怕全要倒了。”
和尚为指点南瓜看,到后几人就进了佛堂,师傅的住处在佛堂左边,他们便到了禅房,很洒脱的坐到工夫粗糙的大木椅上,喝着和尚特制款客的蜜茶。
谈了一会。把乌鸡河作中心,凡是两族过去许多争斗故事皆谈到了,有些为这两个年青人不知道,有些虽知道也没有这样清楚,谈得两个年青人非常满意。并且,从和尚方面,又隐隐约约知道所谓朝字辈甘姓族人还有存在的事情。这弟兄把这事都各默默记到心上,不多言语。他们到后又谈到乌鸡河沿岸的女人……和尚所知道太多,正象知道太多,所以成为和尚了。
当这两个弟兄起身与和尚告辞时,还定下了后一回约。两个年青人一前一后的下了山,不到一会就到了近河的高岸了。
月色如银,一切都显得美丽和平。风景因夜静而转凄清,这时天上正降着薄露。那弟弟轻轻吹着口哨,在哥哥身后追随。他们下了高岸降到干滩上,故意从此一大石上跃过彼一大石,不久仍然就到了船边。
弟弟到船上取酒取肉,手摸着已凝着湿露的铜锣,才想到不知定时香是否还在燃。过去一看,在还余着三转的一个记号上已熄灭了,那弟弟就同岸上的哥哥说:“香熄了,还剩三盘,不知在什么时候熄去?”
“那末看星,姊妹星从北方现出,是三更子正,你看吧,还早!”
“远天好象有风。”
“不要紧,风从南方过去,云在东,也无妨。”
“你瞧,星子全在睒眼!”
“是咧,不要紧。”
阿哥说着也走近船边了,用手扶着船头一枝篙,摇荡着,且说:“在船上喝吧,好坐。”
那弟弟不同意,到底这人心上天真较多,他要把酒拿到河滩大石上去喝,因为那较之在船中有趣。这事自然仍然是他胜利了,他们一面在石上喝酒,一面拔刀割麂肉吃,哥哥把酒葫芦倒举,嘴与葫芦嘴相接咕嘟咕嘟向肚中灌。
天气忽然变了。先见东方小小的云,这时已渐扯渐阔,星子闪动的更多了。
“天气坏下来了,怎么办?”
“我们应当在此等候,我想半夜决不会落雨。”
“恐怕无星子,看不出时间。”
“那有鸡叫。听鸡叫三更,就倒药下水。”
“我怕有雨。”
“有雨也总要到天明时,这时也应当快转三更了。”
……
“怎么?”
“我想若是落了雨,不如坐船下去,告他们,省得涨了水可惜这一船药。”
“你瞧,这哪里会落雨?你瞧月亮,那么明朗。
那哥哥,抬头对月出神,过了一会,忽然说:“山上那和尚倒不错,他说他知道我们的仇人,同父亲也认识。”
“我们为什么忘了问他俗姓。”
“那他随便说说也得。”
“他还说唱歌,那和尚年青时可不知做了些什么坏事,直到了这样一把年纪,出了家,还讲究这些事情!”
……
把和尚作中心,谈到后来,那一葫芦酒完了,那一腿野羊肉也完了。到了只剩下一堆豆子时,远处什么地方听到鸡叫了。
鸡叫只一声,则还不可信,应当来回叫,互相传递才为子时。这鸡声,先是一处,到后各处远地方都有了回唱,那哥哥向天上北方星群中搜索那姊妹星,还不曾见到那星子。弟弟说:“幸而好,今夜天气仍然是好的。鸡叫了,我们放炮倒药吧。”
“不行,还早得很,星子还不出来!”
“把船撑到河中去不好么?”
“星子还不出,到时星子会出的。”
那作弟弟的,虽然听到哥哥说这样话,但酒肉已经告罄,也没有必需呆坐在这石上的理由了就跳下石头向船边奔去。
他看了一会汤汤流去的水,又抬起头来看天上的星。
这时风已全息了。山上的木鱼声亦已寂然无闻。虽远处的鸡与近身荒滩上的虫,声音皆无一时停止,但因此并不显出这世界是醒着。
过一会,两人脱了衣,把一切东西放到滩上干处,赤身的慢慢把船摇到河中去。船应撑到滩口水急处,那弟弟就先下水,推着船尾前进,在长潭中游泳着,用脚拍水,身后的浪花照到月光下皆如银子。
不久候在下游的人就听到炮声了,本来是火把已经熄了的,于是全重新点燃了,沿河数里皆火把照耀,人人低声呐喊,有如赴敌,时间是正三更,姊妹星刚刚发现。过了一小时左右,吴家弟兄已在乌鸡河下游深可及膝的水中,挥刀斫取鱼类了。那哥哥,勇敢如昔年战士,在月光下挥刀撩砍水面为药所醉的水蛇,似也报了大仇。那弟弟则一心想到旁的事情,篓中无一成绩。
关于报仇,关于女人恋爱,都不是今夜的事,今夜是“渔”。当夜是真有许多幸运的人,到天明以前,就得到许多鱼回家,使家中人欢喜到吃惊的事。那吴家年青一点的汉子,他只得一束憔悴的花。
下过药的乌鸡河,直到第二天,还有小孩子在浅滩上捡拾鱼虾。这事情每年有一次,像过节划龙船。
作于一九二九年(节选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年和尚轻松地猜测出说笑的人是大哥,唱歌的是弟弟,可见兄弟俩虽然是“双生”相近,不过气质不同,性格有异。
B.“那弟弟轻轻吹着口哨,在哥哥身后追随”,“这事自然仍然是他胜利了”,表现了兄弟二人的友悌和睦,也暗示了弟弟的率性天真。
C.兄弟俩观测到“天气坏下来”,害怕“落了雨”“涨了水可惜这一船药”,体现兄弟二人做事认真,担忧自己二人出力不讨好。
D.“那吴家年青一点的汉子,他只得一束憔悴的花,暗示了弟弟与众不同的追求、执著和信念,让这一形象更加丰满。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设计精巧,开始写兄弟俩忙里偷闲,造访寺庙;和尚的出现,增加了小说的历史感,也为表达主题作了铺垫。
B.小说运用对话描写,着力描绘两幅场景,极富特色,既利于表现人物性格,又设置了悬念,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C.小说语言质朴清新,运用了景物描写,描绘了月色如银、美丽和平的夜晚,展示了一幽美撩人的湘西画卷。
D.小说风格别致,既有引人人胜的故事情节,又有诗歌般的意境,富有浪漫的情味,给读者以无限美的遐想。
8.和尚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人物,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何用意?(4分)
9.有人认为,该小说所写的渔事既有过去族间械斗的痕迹,又有新的特点,意蕴丰富。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大吏,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郑庄、汲黯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洁。此两人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资财。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处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B.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C.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D.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洗沐,汉朝制度,官吏五日一沐浴,文中指沐浴更衣。
B.黄老,黄帝与老子,道家以黄、老为祖,称道家为“黄老”。
C.九卿,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如司马、廷尉等。
D.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秦汉以后是仅次于王公的爵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庄行侠仗义,喜爱交友。他解救张羽的危难,声名远播;慰问老友,与宾客交往,乐此不疲。
B.郑庄追慕长者,以礼待人。他非常仰慕德高望重的人,唯恐见不到;对宾客无论贵贱都执宾主之礼。
C.郑庄居官廉洁,不治产业。他廉洁从政又不置办家产,把俸禄和赏赐分赠给宾客,因而死后家无余财。
D.郑庄推崇贤才,仁厚爱士。只要有进言的机会,他就称道天下贤士;从不直呼官吏名字,尊重对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2)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14.班固评价《史记》“不虚美,不隐恶”,“不隐恶”在本文中有哪些具体体现?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16题
送蕲州李郎中赴任
刘禹锡
楚关蕲水路非赊,东望云山日夕佳。
薤叶照人呈夏簟,松花满碗试新茶。
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
北地交亲长引领,早将玄鬓到京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同时表达了对东去赴任的李郎中的劝慰。
B.植物生长葱翠茂盛,松花新茶泛着清香,美景乐事折射恬然之意。
C.虽然是送别,但诗人对朋友没有依依不舍,而是满怀深情地祝福。
D.全诗格律谨严,语言清新自然,情感表达较为含蓄内敛,意味深长。
16.诗尾联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想到当初周瑜建功立业时,“___”的年少英俊形象,感慨自己“______”,人生已老,而功业无成。
(2)贾谊在《过秦论》中将秦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为“____”;苏洵在《六国论》中则用四个字将六国灭亡的原因简练总结为“_____”
(3)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古代诗人常用此意象来表达思乡之情、归隐之心、亡国之痛等,比如唐人诗句“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9分)
同里最吸引人的去处无疑是退思园了。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见过的中国古典园林中特别让我难以忘怀的一个。在________的拥挤中游古典园林是令人伤心的事。如有一个偶然的机会,或许是大雨刚歇,或许是时值黄昏,你有幸走在这样的园林中就会觉得走进了一种境界。在一切古典园林都变成公众游观处的现代,这种审美嗜好无疑是一种奢侈愿望了,但有时竟然也能______。就这样,我们从西首的大门进入,向着东面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观赏过来。总以为看完这一进就差不多了,没想到一个月洞门又引出一个新的空间,而且一进比一进美,一层比一层奇。心中早已绷着悬念,却又时时为意外发现而一次次惊叹,这让我想到中国古典园林和古典戏曲的近似。难怪古代曲论家李渔会把编曲与工师营建宅院苑榭_____。不管依傍何种建筑流派,园林都要有自己的韵律。正是因为有了“韵律”,全部构建才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
18.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应接不暇 心驰神往 相提并论
B.摩肩接踵 心满意足 相提并论
C.摩肩接踵 心驰神往 一概而论
D.应接不暇 心满意足 一概而论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清辞丽句必为邻”,追求好的语言表达是每个人毕生的功课,我们有责任让语言越来越美好。
B.造船场内遗留了不少机器设备,作为文物它们都被认为毫无价值,但我们从中仍感悟到工业的“设计”力量。
C.想到藤野先生,鲁迅就感觉增加了勇气,于是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绝的文字。
D.从“庄生梦蝶”的故事,到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化蝶的凄美神话,无不勾起人们浪漫的遐想。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发现了更多的新空间,而且越来越漂亮。”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11分)
雪停了。铅灰色的天空中,明晃晃的太阳像① 。鹤鹰在平稳地滑翔。
“那就弹你的琴弦,”老瞎子说,“一根一根尽力地弹吧。”
“师父,您的药抓来了?”小瞎子如梦方醒。
“记住,得真正是弹断的才成。”
“您已经看见了吗?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
小瞎子挣扎着起来,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
“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一千二?”
“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
“怎么是一千二,师父?”
“是一千二,我没弹够,我记成了一千。”老瞎子想:这孩子再怎么弹吧,还能弹断一千二百根?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
这地方偏僻荒凉,群山不断。荒草丛中随时会飞起一对山鸡,跳出一只野兔、狐狸、或者其它小野兽。山谷中鹞鹰在盘旋。
现在让我们回到开始: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② ,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21.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具有相似性,请在文中横线处分别补写出恰当的喻体,每处不超过18字。(4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可以改成:“荒草丛中随时会有一对山鸡或者一只野兔、狐狸以及其它小野兽出现。”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中科院博士后当辅警”的话题登上了热搜。缪元颖,是中科院分子生物学博士后,他在2018年4月,作为“专家型人才”以“警务辅助人员”身份,加入了成都高新公安分局DNA实验室,从事法医物证检验工作。在网友留言中提到的是,“这么高的学历,为啥不给个编制?”“学历和职业之间的落差太大了”,还引来“人才浪费”“学历不值钱”的争论。面对争议,缪元颖回应说:“我一直有一个警察梦,从小崇拜警察。在公安里也是从事技术工作,跟一直以来所学是有衔接的,能够发挥所长、惩治犯罪,会很有成就感。”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完成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声音节奏不是人的生理、心理方面的自然节奏。材料一第一段“我们生理、心理方面都有一种自然节奏,起于筋肉的伸缩以及注意力的张弛”,这里提到的内容与声音节奏不是一回事。
C.“依部分联想全体的原则激动某种‘动作趋势’”错,从文中可知,“作者(音乐家或诗人)的情绪直接地流露于声音节奏,听者依适应与模仿的原则接受这声音节奏,任其浸润蔓延于身心全部,于是依部分联想全体的原则,唤起那种节奏所常伴的情绪”“每种情绪都有准备发反应动作的准备与倾向在心理学上叫做‘动作趋势’”,联想与激动“动作趋势”是两回事。
D.“侧重”前者或后者错,原文为“它与非语言节奏的不同,主要不在一定的时间间隔这个因素上,而在某种对立性特征的反复这个因素上”,据此可知,声音和非声音节奏的不同不在前者而在后者。
故选B。
2.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B.“它带给人的感动比音乐更直接和有力”错误。从文中“声音感人如通电流,如响应声,是最直接的,最有力的”可知,声音最直接和有力,所以不能说诗歌比音乐更直接和有力。
故选B。
3.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根据材料二中“诗歌语言除了上述轻重和长短这种对立性语音特征可以造成节奏外,其他如高低和顿歇等对立性语音特征在一定时间间隔里的反复出现也可以造成节奏”可以判断项属于诗歌节奏的特征;
B.根据材料一“节奏是音调的动态,对于情绪的影响更大”可知,诗歌节奏具有节奏的基本性质。
C.文中在提到声音节奏时,“不是具体的情境,所以不能产生具体的情绪,如日常生活中的愤怒、畏惧、嫉妒、嫌恶等等”,但并没有说“诗歌节奏引起愤怒、嫌恶等具体的情绪”,故C错误。
D.从文中“诗所表现的情绪是有对象的、具体的、有意义内容的”可知,与音乐节奏不同,受意义支配而非纯形式的节奏。
故选C。
4.①材料一侧重论证节奏对情绪的影响,目的在于探求诗歌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分别;②材料二侧重论证诗歌节奏的本质特征,目的是为探索汉语诗歌节奏提供理论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章主要信息及概括观点的能力。
材料一从节奏的产生说起,“诸音调配合,对比、反衬、连续继承而波动、乃生节奏”,接着论述了节奏对情绪的影响,“纯粹的声音节奏所唤起的情绪大半无对象,所以没有很明显固定的内容,它是形式化的情绪”“诗与声音虽同为节奏,而所用节奏不同,诗的节奏是受意义支配的”,其目的是在于探求诗歌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分别。而材料二则是首先说明了诗歌节奏的两个特征,“一定的时间间隔和某种对立性特征的反复”,而两者中“它与非语言节奏的不同,主要不在一定的时间间隔这个因素上,而在某种对立性特征的反复这个因素上”,论证诗歌节奏的本质特征,最后得出“诗歌节奏一是诗歌语言中某种对立性语音特征在一定时间间隔里的反复”的结论,为探索汉语诗歌节奏提供理论基础。
5.①首先指出节奏对情绪的影响,并分析其心理机制;②接着分析节奏影响情绪的生理机制,并强调节奏引起的情绪的特点;③分析诗歌的文字意义对表现情绪的作用,进而指出诗歌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区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从节奏的产生说起,“诸音调配合,对比、反衬、连续继承而波动、乃生节奏”“节奏是传达情绪的最直接而且最有力的媒介”,指出了节奏对情绪的影响,并分析其心理机制;接着分析节奏影响情绪的生理机制,并强调节奏引起的情绪的特点;其后“纯粹的声音节奏所唤起的情绪大半无对象,所以没有很明显固定的内容,它是形式化的情绪”“诗与声音虽同为节奏,而所用节奏不同,诗的节奏是受意义支配的”,分析诗歌的文字意义对表现情绪的作用,进而指出诗歌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区别。
6.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思想内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体现兄弟二人做事认真,担忧自己二人出力不讨好”是错误的,体现的应是担忧渔事不能进行。
故选C。
7.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又设置了悬念,埋下伏笔”是错误的,兄弟二人之间的对话主要是彰显人物的性格,表现当时的环境,并没有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故选B。
8.①他是乌鸡河的见证,过去族间争斗的历史,与当下渔事形成对比,凸显了和平的主题。②曾参与两族械斗、现皈依佛门的经历,增加了小说的传奇色彩和神秘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明确次要人物的作用:(1)次要人物有烘托主要人物,表现主要人物性格的作用。(2)次要人物能够牵线搭桥,起到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3)次要人物能够起到凸显小说主旨的作用。(4)次要人物如果为第一人称“我”的话,还能起到见证人的作用,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然后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兄弟两人和和尚的谈话能容中说到他们把把乌鸡河作中心,凡是两族过去许多争斗故事皆谈到了,有些为这两个年青人不知道,有些虽知道也没有这样清楚,从中可以看出和尚是乌鸡河的见证,既见证了过去族间争斗的历史,也见证了当下的渔事,更加凸显了和平的主题。和尚看到弟弟唱歌,也说到自己年轻时唱歌,然后又说到两族间的械斗,知道兄弟俩的父亲以及他们的仇人,而现在到了这样一把年纪皈依佛门,和尚的经历具有传奇性,也增加了小说的传奇色彩和神秘感。
9.①“人人低声呐喊,有如赴敌”,“那哥哥,勇敢如昔年战士”,“似乎也报了大仇”体现了过去族间械斗血腥残酷的痕迹。②“就得到许多鱼回家,使家中人欢喜到吃惊的事””这事情每年有一次,像过节划龙船”,表现了喜庆祥和的特点③“似乎”虚写了过去族间的械斗,“像”实写了现在渔事的热闹景象,虚实相映,凸显了追慕和平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能容,把握文章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审题, “如本题有人认为,该小说所写的渔事既有过去族间械斗的痕迹,又有新的特点,意蕴丰富。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然后在文中找到题干中关键词所体现的内容,最后通过这些语句分析文章的主旨意蕴。
根据文章内容“不久候在下游的人就听到炮声了,本来是火把已经熄了的,于是全重新点燃了,沿河数里皆火把照耀,人人低声呐喊,有如赴敌,时间是正三更,姊妹星刚刚发现”,这句话凸显了过去族间械斗残酷的痕迹;“过了一小时左右,吴家弟兄已在乌鸡河下游深可及膝的水中,挥刀斫取鱼类了。那哥哥,勇敢如昔年战士,在月光下挥刀撩砍水面为药所醉的水蛇,似乎也报了大仇”,这句话凸显了过去族间械斗残酷的痕迹;“下过药的乌鸡河,直到第二天,还有小孩子在浅滩上捡拾鱼虾。这事情每年有一次,象过节划龙船”虚写了过去族间的械斗,实写了现在渔事的热闹景象,也体现了喜庆祥和的特点。所以,小说所写的渔事既有过去族间械斗的痕迹,又有新的特点,意蕴丰满。
10.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断句的时候要注意关键词和句式,并结合句子结构和句意来分析,运用排除法作答。
本题句子大概意思是“到了晚年,汉朝征讨匈奴,招抚各地少数民族,天下耗费财物很多,国家财力物力更加匮乏。郑庄保举的人及其宾客,替大农令承办运输,亏欠钱款甚多。”
BC项,“四夷”意思为“各地少数民族”,作“招”的宾语,承前省略主语“汉”,意思是“(汉朝)招抚各地少数民族”,意思独立,结构完整,前后断开,排除BC两项;
D项,“多”意思是“很多,甚多”,修饰“逋负”,强调亏欠钱款之多,根据句意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故选A。
11.A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
A项,“……官吏五日一沐浴,文中指沐浴更衣”说法错误,洗沐,释义为沐浴,借指休假。汉朝制度,官吏五日一休沐,文中指休假。
故选A。
12.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因果关系不当,郑庄死后家无余财主要由于家道中落。
故选C。
13.(1)他年纪轻,官职低微,但交游相知的都是祖父一辈的人,是天下闻名的人。
(2)起初翟公担任廷尉时,宾客满门;等到他被免官,门外可以设置捕雀的罗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第(1)句中,注意“薄”,小,低微;“大父”,祖父;“行”,辈分;“天下有名之士也”,判断句,是天下闻名的人。第(2)句中,注意“始”,起初;“为”,担任;“阗”,充满;“废”,被废,指被免官;“罗”,罗网。
14.①郑庄在朝常常附和顺从皇上的意见,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②郑庄举人不当。他保举的宾客,替大农令承办运输,亏欠钱款甚多,自己也因此获罪。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筛选整合文言文中信息,概括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题目是“班固评价《史记》‘不虚美,不隐恶’,‘不隐恶’在本文中有哪些具体体现”,“不虚美,不隐恶”是对于史学家的评价,赞扬史学作者注重史德,实事求是不拘于儒家教义的约束,对史实总是细加考证,秉笔直书,不妄加赞美,也不隐其恶行。题目是要求学生指出文章不掩饰传主郑庄缺点过错具体体现有哪些。然后通读文章,筛选出文章中记述传主郑庄缺点过错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回答问题。
本题,通读文章,根据文章中“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得出“郑庄在朝常常附和顺从皇上的意见,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根据“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得出“郑庄举人不当。他保举的宾客,替大农令承办运输,亏欠钱款甚多,自己也因此获罪”。
参考译文
郑当时,字庄,是陈县人。郑庄以仗义行侠为乐事,解救张羽的危难,声名传遍到梁、楚之间。孝景帝时,他做太子舍人。每逢五天一次的休假日,他经常在长安四郊置备马匹,慰问各位老友,迎送宾朋,夜以继日,直到天亮,还时常担心不能访遍好友。郑庄喜爱道家学说,仰慕德高望重的人好像惟恐见不到他们一样。他年纪轻,官职低微,但交游相知的都是祖父一辈的人,是天下闻名的人。武帝即位后,郑庄逐渐升迁为鲁国中尉、济南太守、江都国相,到九卿中的右内史。由于武安侯和魏其侯的议论,他被贬为詹事,又调任大农令。郑庄身居高位时,告诫属下官吏说:“客人到来,不论尊贵或低贱,一律不得让人滞留门口等候。”他敬执主人待客之礼,以自己的高贵身分屈居于客人之下。郑庄廉洁,又不置办家产,仅依靠官俸和赏赐所得赠给诸位友人,而他所赠送的礼物,只不过是用竹器盛的吃食。每逢上朝,遇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必得称道天下德高望重的人。他推举士人和属下的丞、史,确实饶有兴味,时常认为他们比自己贤能。他从不对吏员直呼其名,与属下谈话时,好像生怕伤害了对方。听到别人有高见,便报告皇上,唯恐延误。因此,殽山以东广大地区的士人一致称赞他。郑庄被派遣视察黄河决口,请求给五天时间准备行装。皇上说:“我听说‘郑庄远行,千里不带粮’,为什么还要请求准备行装的时间?”但是郑庄在朝中常常附和顺从主上之意,不敢过于表明自己的是非主张。到了晚年,汉朝征讨匈奴,招抚各地少数民族,天下耗费财物很多,国家财力物力更加匮乏。郑庄保举的人及其宾客,替大农令承办运输,亏欠钱款甚多。司马安任淮阳郡太守,检举此事,郑庄因此获罪,赎罪后削职为平民。不久,暂代长史之职。皇上认为他年事已高,让他去做汝南太守。几年后,在官任上去世。郑庄、汲黯当初位列九卿,为政清廉,居家时品行也高洁纯正。这两人中途都曾被罢官,家境清贫,宾客日趋没落。待到做郡守,死后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郑庄的兄弟子孙因他的缘故,官至二千石的有六七人之多。
太史公说:凭着汲黯、郑庄的贤能,有权势时宾客十倍,无权势时情形就相反,他们尚且如此,更何况一般人呢!起初翟公担任廷尉时,宾客满门;等到他被免官,门外可以设置捕雀的罗网。他再担任廷尉后,宾客们又想前往,翟公就在门上写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黯、郑庄也有这样的遭遇,可悲啊!
15.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C.“满怀深情地祝福”错误。此处表达的不是祝福,而是对李郎中赴任蕲州的劝勉。蕲州在今天的湖北蕲春,是所谓古时的楚地,刘禹锡有诗“巴山楚水凄凉地”,此地远离当时的首都长安,属于偏远之地,所以作者在此劝勉李郎中早日回到长安与父母团聚。
故选C。
16.①劝勉李郎中早日返回京城;②借劝勉朋友,表达自己返回京城的愿望;③流露出被贬楚地的惆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所蕴含的意蕴的分析能力。
本诗的尾联“北地交亲长引领,早将玄鬓到京华”表面的意思是:您的父母在北方正在殷切的盼望着你能回家与他们团聚,希望你能早日回到京城。此句表面看是对李郎中早日返回京城的劝勉,但此处虽是说李郎中,其实也是在说诗人自己,诗人因参与王叔文的改革而被贬到边远之地,当时诗人的母亲还在人世,还在北方苦等诗人的回归,“北地交亲长引领”既是指朋友父母对儿子的盼望,也是指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期盼,所以此处是借劝勉朋友,表达自己返回京城的愿望;而“早将玄鬓到京华”中“玄鬓”指黑色鬓发,代指青年人,而诗人此时已是中年,两鬓已是白发斑斑,诗人此处流露出被贬楚地的惆怅。
17.雄姿英发 早生华发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弊在赂秦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第(1)(2)句易错字有:“华”“异”“弊”“晓”。第(3)题的答案不唯一,考生只要写出能扣住“杜鹃”这个意象表达表达思乡之情、归隐之心、亡国之痛等情感的唐人诗句即可。
18.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运用近义词的能力。
第一空,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摩肩接踵:意思是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行人众多,很拥挤。语境强调的是古典园林里“拥挤”,故选用“摩肩接踵”。
第二空,心满意足:做了某事或得到什么事物等,自己心情很愉悦高兴,让自己觉得满意。心驰神往: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一心向往。语境说的是有时古典园林也不是公众游观处,也会让游览古典园林的游客愉悦、满意,故选用“心满意足”。
第三空,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不加区别地放在一起谈论或同等地看待。一概而论: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根据语境“中国古典园林和古典戏曲的近似”,此处是说李渔把编曲与工师营建宅院苑榭同等地看待,故选用“相提并论”。
故选B。
19.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A.引号的作用表示引用。
B.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C.引号的作用表示讽刺,反语。
D.引号的作用表示引用。
故选B。
20.①改句只是交代新空间漂亮;原句重在表现游者发现奇美新空间的惊讶感,更符合游览的现场感受。②改句只是简单陈述;原句“一进”“一层”等词语与前义表述相照应,体现出表述的连贯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1)原句“没想到一个月洞门又引出一个新的空间”被改为“发现了更多的新空间”了。其中原句中的“没想到”重在表现游者发现奇美新空间的惊讶感,更符合游览的现场感受,而改句只是交代发先了新空间,缺少发现的惊讶感。
(2)原句中的“而且一进比一进美,一层比一层奇”被改为“而且越来越漂亮”。其中原句中的“一进比一进”“一层比一层”等词语表述的连贯性,且与前句中“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观赏过来”的表述相照应,而改句只是交代新空间漂亮,缺少与前句表述照应,也缺少这种“美”“奇”被发现的层次性。
21.示例:①一面闪光的小镜子;②两片落叶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补写句子以及准确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能力。
本题除了考查补写句子之外,还考查了比喻的修辞,根据题干的信息“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具有相似性”可了解到比喻修辞的特点,在补写时要注意喻体选用的要恰当。第①句处,本体是“明晃晃的太阳”,分析可知,太阳形状是圆的,特点是“明晃晃”,因此要找一个与之相似的喻体,如“镜子”,那么此处可填入“一面闪光的小镜子”这样的句子。第②句处,先是交待了人物活动的背景,“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这也是这个比喻句的本体,然后写了“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起伏躜动,匆匆忙忙”的状态,联想可知,“两个瞎子”此时是无依无靠的,可想到“落叶”,于是可填入“两片落叶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这样的句子。
22.①较之“出现”,“飞起”“跳出”这些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山鸡野兽等的情态,更有画面感;②从句式上看,原文的句式大体齐整,更富有节奏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要比较句子的表达效果,应从修辞运用、句式特点、语序、语体风格、精妙用词(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叠音词、名词罗列等都是极富特色的)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此题改句和原句可从动词的使用和句式的角度分析。改句运用了一句话,句式为“有……出现”,“出现”这个动词只能将事物在这里表现出来,而原句用了“飞起一对山鸡,跳出一只野兔”这样的句式,将句子拆分开来,使内容读来更富有节奏感;其中“飞起”“跳出”这些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山鸡野兽等的动作及情态,让人觉得这些小动物就在眼前一样,更有画面感。因此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3.【例文】
梦想落地,实现人生价值
在普通人看来,“中科院博士后当辅警”是大材小用,“学历不值钱”,可在我看来,远不是这样,梦想落地,扎根基层,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找到人生的意义。
打破成见,从自身出发。尽管当地公安部门一再强调博士后本人进入的是刑侦署技术大队DNA实验室,是作为专家型人才专门引进的,但一般人还是愿意从对辅警的传统印象上来理解。新闻上热搜,恐怕正是因为博士与辅警之间巨大的社会观感落差所致。其实,大众完全不必这样,对于任何人来说,梦想落地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与博士对应的,应该是高校、科研机构乃至大公司,而与辅警对应的,或许是一般待就业人员。这样的惊奇,符合一般观感,也是生活中的常态。常态并不意味着必然,工作结合爱好,梦想落地,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缪博士能够进入基层警局,勇敢地接受辅警这个身份,除了他是备受礼遇的专家型人才之外,也与其个人的人生选择密不可分。何况,除了“圆梦”,博士后做辅警,与他做研究、做课题其实并无太大的区别。他的“专业和目前工作完全吻合,能一展所长”。
一个开放的社会,选择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同样应该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思维。以往那种固化、刻板的思路,并不符合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要求。
近年来,高校教师应聘街道办、清北硕博担任小学教师等新闻,每每“冲撞”人们的固有思维。但仔细解读下来,发现这些职业背后都有广阔的空间,街道办可能是国内首批数字城市治理的第一线,小学教育在今天的中国,重要性更不待言。随着此类新闻的增多,公众也比以前更平静。变化已经在发生,像缪博士一样的好多人已经行动起来了,依然围观、依然调笑、依然掂量,不仅没有意义,也会错失机会。
梦想落地,才能实现人生价值,这不仅是对缪元颖个人的应有态度,也会形成一种正面社会效应,以爱才实现留才、惜才,让更多优秀人才扎根基层,发光发热。
职业选择是个人的自由,把爱好变成工作尤其美好。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而更有保障、更安心,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的进步,毕竟梦想落地,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审题要点: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比如本次作文,这是一段叙事性材料,属于时评类文章,是对“中科院博士后当辅警”引热议进行评论,考生要根据材料并联系实际情况,理解并评价这一行为,分析这一行为的意义,然后找到最佳的立意方向。
具体过程:抓住材料关键词:中科院博士后,辅警,热搜,“专家型人才”,“警务辅助人员”,加入,实验室,学历,编制,落差,“人才浪费”,“学历不值钱”,争论,发挥所长,惩治犯罪。
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此考题是一个完整材料式作文,有材料有评论,可逐层分析。
1.“中科院博士后当辅警”的话题登上了热搜——高学历专家型人才无编制落地,表面看来是一种“高学低就”,实际上是一种人生选择。
2.在网友留言“么高的学历,为啥不给个编制?”“学历和职业之间的落差太大了”,还引来“人才浪费”“学历不值钱”的争论——可对争论进行分析评价,这一行为超出了公众常识,在公众看来,说高级知识分子,应坐在高校研究院的象牙塔里,所以这一行为才会如此吸引人眼球。
3.本人回应“我一直有一个警察梦,从小崇拜警察。在公安里也是从事技术工作,跟一直以来所学是有衔接的,能够发挥所长、惩治犯罪,会很有成就感”——完成梦想,实现人生价值,值得赞赏。
【立意】
①梦想落地,发挥所长;
②学历与学力;
③扎根基层,实现人生价值。
【素材】
1.追求高薪、“光鲜”工作是人之常情,但基层岗位也并非没有价值。而且,缪元颖虽是辅警,但岗位和工作内容可不简单。他是作为专家型人才引进警队的,从事的是法医物证检验,有很强的专业性。而这正是他所擅长的领域,与他之前的学习经历、研究经历是一脉相承的。
2.现代社会,人才的流动应该是双向选择的结果。越是自身素质高、能力强,可选的范围就越大。这时,每个人的择业观就表现出不同的倾向了,有人追求名利,有人追求轻松有闲,也有人以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从个人选择来看,都无可厚非。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各展所长、人尽其用的择业观,值得鼓励。缪元颖的选择就是这样。
3.实际上,缪元颖作为辅警有无编制,也并非话题的焦点。真正催发网友表达欲的还是他这种“高学低就”的境况。这类境况,也很容易引来“人才浪费”“学习不值钱”的争论。绝大多博士后会选择进入科研机构,深入某细分领域。选择进入公安系统,做辅警从事法医检验工作,在多数人眼里的确是剑走偏锋。
4.然而,这种剑走偏锋是不是人才浪费,还得多角度来看待。至少对当事人而言,实际情形并非如此。对于为什么会选择当辅警,缪元颖本人回应:“能够发挥所长、整治犯罪,会很有成就感。”缪元颖透露,干辅警的工资收入并不高,“真的是出于爱好干这项工作”。
5.回过头看,公众大可不必被“中科院博士后当辅警”的标签牵着走,更不必因此笃定“学历不值钱”。虽然他名义上是个“辅警”,但他却也扎扎实实地做着“高大上”的法医工作,而且还是带头人。学历和专业能力给了缪元颖自由选择生活的权利,这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的。说到底,别一看到“中科院博士后当辅警”就认定“学历不值钱”,那样很可能失之偏颇。
【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梦想落地,实现人生价值”这一中心论点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以上就是考必过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备战2021高考:语文冲刺复习模拟卷2”的相关信息,想了解更多考试最新资讯可以关注考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