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距离2021年高考已经没有多久的时间了,你准备的怎么样了?考必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备战2021高考:语文冲刺复习模拟卷1”的信息,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下“备战2021高考:语文冲刺复习模拟卷1”的内容吧!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据凯度《2017年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微信在网民群体中的总体覆盖率已达94.5%。截至2017年6月底,微信合并活跃账户达9.63亿,较前一年同期上涨19.5%。即速应用发布的《2017-2018年微信小程序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3月微信月用户数量超过10亿。微信的出现加速了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传播、多向传播、社交化传播的变化趋势。
作为一种社交媒体,一种群媒体和自媒体的综合物,微信等新媒体显然满足了人们合群交友的即时互动需求。恰如有学者所指出的:“21世纪的新媒体变革实质,是带来了千百年来没有的人媒互动的公众信息传播效果的革命,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人和媒体可以互动的时代,而且从传播学角度看是新媒体的人媒互动带来了社会公众信息传播效率反馈模式的变革。”这种变革就是,从传统媒体的迟滞反馈模式,变成了数字读物的即时反馈模式。
如今新媒体已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效果,这个效果用传统传播理论无法解释,因为传统传播技术确实无法即时反馈。这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明确清晰的区别。这一代新媒体是开始实现即时反馈模式的新媒体。正是从“即时”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微信朋友圈等即时发布的功能,给四处流浪的瞬间提供了一个表达的家园。微信等新媒体的存在,满足了普通人即时表达瞬间内容的需求,而这种需求是此前任何媒体都无法满足的,是一个绝对的空白,是人类体外进化的一次革命性突破。
在微博之前,除了极其特殊的情况外,没有一种媒体能够即时地表达人们的思绪、观念,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尤其是普通大众又存在着大量需要即时表达的内容。于是,人民大众中大量存在的需要即时表达的内容,与传播界缺乏这种表达的媒体之间,就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即时,就是短暂、一瞬即逝。表达它,需要快捷和迅速,故其对象或可以称为瞬内容。以前,笔者在论及微博时曾认为:“微博现象的出现,又催生了一个新的词——‘瞬内容’。从‘微内容’到‘瞬内容’,体现出互联网不断向人性的本质和深处延伸的特征。”关于“微内容”与“瞬内容”,还要做一简单介绍。
所谓微内容,是相对于传统媒介中的大制作、重要内容而言的。微内容的最新定义:“最小的独立的内容数据,如一个简单的链接,一篇网志,一张图片,音频,视频,一个关于作者、标题的元数据,等等。”即互联网用户所生产的任何数据,都可以被称作微内容。这些零星散乱的数据聚沙成塔,成为网络神奇力量的真正来源。在互联网时代之前,微内容就存在,但没有网络,那时只是作为私内容而存在。
所谓瞬内容,指人的精神活动具有瞬间性。正如弗洛伊德所揭示的,在人的意识之外还有一个庞大的无意识世界一样,我们还可以说:在恒定的、稳定的精神活动之外,还有一个不稳定的、流动的、稍纵即逝的瞬时性精神世界,这一精神世界的内容就是瞬内容。瞬内容庞杂而不稳定,如同山雨欲来前诡谲变化的天空、钟表滴答作响的指针、已经掀过的日历、车窗外向后飘逝的风景……具有流动性、瞬时性和不可逆性。
传统媒体,包括博客在内,所对应的是瞬内容的反面一一相对稳定与恒久的精神活动。一般而言,这些内容的产生要经历目击、体验、采访、调查、构思、搜集资料、结构、写作、发表等一系列过程。博客简化了这一系列程序,但一篇博文也还需要稳定的、静态的构思和写作。但问题在于,在人的精神世界之内,除了一些稳定的思想、情绪、念头、意念之外,还存在着庞大的不稳定、不恒久、充满流动变化的精神活动与精神内容,即“瞬内容”。具体来说,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许多想法、情绪、念头、思想是瞬间即逝的,迅速到还没降生,就已死去的程度,如瞬间的体验、想法、念头、情绪、意见、牢骚、抱怨、痛苦等,苏轼所谓“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即难摹”是也。而在微博问世之前,这些精神活动一般都难以记录下来;就是如手机短信那样可以记录下来,也难以一对多、多对多地发表,难以被受众及时看到。但是微媒介(微博、微信等)的问世则解决了这一问题,即“人们瞬间发生的精神活动如何即时表达,并能够被特定受众知晓”的问题。
(摘编自刘畅《微信:即时发布与“瞬间”表达》)
材料二:
在网络空间,微信的出现是对自媒体的又一次革新。微信的平台交流、零资费、跨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和其他的社交软件相比,更加灵活和智能,更加节省资费,更能满足草根的需求。在微信上,人们可以随性随心发表自己的心得、话语、感想,获得自己想要的“关注”,从而满足个人需求。人们通过微信,可以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悟和见解,进而引起其他人的关注,人们以“点赞”或评论的方式进行互动,时而戏谑,时而庄重,更加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当前的大众娱乐时代,平民一瞬间可以成为明星,成为娱乐的中心,弱者也可以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并且还可以通过微信完成信息的传递,满足了人们表达自己甚至是获得帮助的需求。微信俨然成为置身于网络世界的自由力量,成为人们发布思想、沟通情感、交流文化的平台,真正实现了“人是媒介的延伸”。
草根,字典里的解释是基层民众的意思。引申一下,草根文化就是民间的、大众的原生态文化。与精英文化相反,这种文化给草根带来了自由、畅想和真实的快乐。法国学者德赛图认为,“在文化领域,文化产品经常是强加给大众的,大众不能决定文化的生产,可是却可以选择文化的消费。”湖南卫视《超级女声》节目开启了我国大众文化思潮,从此,人们有理由相信,无论你出生如何,你都可以一夜成名。近几年,随着微信在公众中的广泛使用,微信充分发挥了草根的力量;随着微信推出信息置顶、推送新闻、加关注公共主页的功能,微信进一步实现了草根的话语权。
(摘编自吴佳妮《微信自媒体视域下的“草根文化”生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一种社交媒体,一种群媒体和自媒体的综合物,微信的出现,使传播由单向向双向、多向和社交化的变化得以实现。
B.新媒体满足了人们合群交友的即时互动需求,已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效果,这使得传统传播技术无法即时反馈。
C.传统媒体记录的是相对稳定与恒久的精神活动,这些内容一般要经过复杂的过程才能产生,而博客简化了这些复杂的过程。
D.在网络产生之前,人的精神世界中就存在不稳定、不恒久、充满流动变化的瞬内容;而有了网络之后,又诞生了微内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引用有关学者的论断,阐述了微信等新社交媒体的诞生所引发的社会公众信息传播效率反馈模式的深刻变革。
B.材料一引苏轼诗句“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即难摹”,说明古代人和现代人一样,内心总有瞬间的体验、想法、念头等。
C.新浪博客中的一篇网志、当当网站中的一则读者评价、视觉中国旗下网站用户上传的一张图片,这些内容都属于文中所说的微内容。
D.与精英文化相反,草根文化是民间的、大众的原生态文化,这种文化给草根带来了自由、畅想和真实的快乐,是大众可选的文化消费。
3.下列表述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微信就是网络科技发展的结果,拓展和夯实了草根文化的传播渠道,使各种未经磨炼的真实的个性得到不断张扬。
B.政府部门、大众传媒等,应尽快设立官方微信号,充分利用微信这一广泛的社交平台,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理念。
C.草根阶层通过微信评价社会公共事务的公平性、合理性和合法性,影响和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
D.微信成为普通人之间进行爱心接力、爱心传递的纽带和桥梁,促进了草根阶层互助互爱的优良风气的形成和传递。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微媒介”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蒋子龙
老马,大名马步良,年已七十有五。身体羸弱,心脏不好,肠胃不好,睡眠不好,血压还有点高……总之浑身是病。幸好有个好老伴照顾,活得倒也滋润。这天老伴突然觉得喘不上气来,还咳了一摊血,送到医院一查,竟是肺癌晚期。
从老伴住院的那一刻起,他就抓着老伴的手不放,嘴里说个不停:“都怪我,都是为了照顾我把你累成这样的,我总以为你比我年轻两岁,身体也比我好,闹了半天你是强撑着!你可不能出事,花多少钱咱都治,咱有积蓄,闺女也有钱,他们都是孝顺孩子。没有你我可没法活,闺女忙,谁管我?咱俩不是早就说好了吗,我先走,你送我……”老伴的病情越来越重,不是一天比一天重,而是一刻比一刻重,老马神情凄惶,双眼迷离,不再出声,跟谁也不再说话,谁问什么也不搭腔,只是默默地抓着老伴的手,一刻也不松开。直到晚上被逼着回家睡一觉,至于睡着睡不着,那就另说了。
他走后,老伴强打精神嘱咐女儿,我不放心你爸,平时家里的药都是我管着,放药的抽屉里有个安眠药的小瓶,里面大概还有二十多粒,白天趁你爸在医院的时候你回家一趟,把安眠药片倒出来,数数多少片,再换上谷维素片。
送走老伴从火葬场回到家,女儿跟他说,以后就不要开伙了,跟我们一块儿吃,哪天累了不想动,我就做好饭菜送过来,好在只隔着一个门。老马哪有胃口,几天来都没有好好吃东西,仍然一点不饿,晚上只喝了多半碗面汤,就回到自己的家。家还是原来的那个家,却一下子变得特别空旷而陌生,实际上这也不是他的家了,小时候老娘在哪儿,哪儿就是家,老了有老伴就有家,老伴一走,家充其量就是个安身的窝。老马在火葬场没有掉泪,此时却悲从中来,躲进卫生间,关好门窗,打开水龙头,擗踊拊心放声痛哭。
直到哭够了,洗了个澡,出来换上自己最喜欢的干净衣服,坐在椅子上,对着老伴的遗像开始说话。老梁啊,算啦,还是像刚搞对象的时候叫你惠洁吧。世人都认为长寿好,可对老两口子来说,谁先走谁有福,长寿的那个反而受罪。老话说“过一不过三”,一对老夫妻先走了一个,剩下的那一个大多活不过一年,即使活过了一年也逃不过三年,我病病怏怏的,就不想再多受那一年的罪了!六号楼的老杨,比我大两岁,自年初老伴死后就不出门,谁劝也不行,理由很奇怪,怕丢人现眼,没脸见人,总觉得心里冤屈得慌,还老哭……谁都不理解,说他脑子出了毛病,我现在倒觉得有点理解他的感受。四号楼的大老王,跟我是一个单位的,每天早晨买一大堆菜、肉,有时还有水产,下午估计儿媳妇们快下班了,就出去溜了。两个儿媳妇特别团结,下班后都到老公公这儿来,两个人合计着把饭菜做好,两家人吃完,再各自带着明天中午吃的,当然也给老头剩一点。等儿孙们都走了,老王才回家,说回家早了看见儿媳妇们连吃再带,怕人家不好意思。他每个月把自己那点退休费花得精光还不够,老伴活着时攒了一点钱,等把那点存款花完,还不知该怎么办。说起来还是咱的闺女好,他两口子工作都不错,收入也不少,外孙子已经上了大学,咱们算是没有牵挂了,只有我是她的累赘。人想人是天下最苦的事了,特别是想死人。这些天我翻过来调过去,前思后想,决定跟着你一块儿走,比赖赖巴巴活着强。你等我一会儿,我马上就来。
他从抽屉里找出那小半瓶安眠药,从柜子里拿出整瓶的直沽高粱,他打听过了,就着水服死不了人,反而又吐又难受白折腾一通,用白酒送服安眠药则必死无疑,舒舒服服就睡过去了。他去卫生间,把体内的脏东西打扫干净,再穿上几乎没怎么穿过的那身西装,将安眠药全倒进嘴里,扬脖咕咚咕咚喝了几大口白酒,险些没被呛着。随后慢慢仰面躺好,欢欣鼓舞地等着去见老伴了,给她个惊喜。
在去见老伴的路上并不舒服,肚子不好受,脑袋又疼又胀,有一段时间感到身体似乎是飞了起来,显然是要进天堂了……四外一片亮堂,想必天堂已到,他猛地睁开眼,没有万丈祥云,没有五彩霞光,跟人间差不多,心里还有点失望。女儿开门进来,一手端着豆浆、一手拿着烧饼、油条……他大叫一声,你怎么来了,你娘呢?眼睛瞪得老大,中邪一般。
女儿放下早点,顺手把酒瓶子放进柜子里。昨天晚上自己一个人又喝酒了?怎么穿着衣服就睡了?以后馋酒在吃饭的时候喝,不能一个人喝闷酒。她又拿起安眠药瓶晃了晃,说道,安眠药没了,以后睡前我给您拿过来,一次只能吃一片,不能多吃……这时老马清醒过来,自己没有死,只是睡了一大觉,到天堂边上转了一圈又回来了。他把女儿赶走,起来看了看安眠药的瓶子,又到放药的抽屉里翻了半天,没错,就是这一瓶,他数过一共二十七片,足以置人于死地,为什么对他无效?
(选自《小说月报》2021年第1期,有删节)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从主人公老马的情况写起,具体交待了主人公的年龄、身体状况、生活状态,同时还交待了他老伴儿的病情,不禁让读者心头一紧。
B.小说以主人公老马为线索串联故事情节,老伴儿让女儿把安眠药换成谷维素片的情节虽没有老马直接参与,但仍是围绕老马展开。
C.“白天趁你爸在医院的时候你回家一趟,把安眠药片倒出来,数数多少片,再换上谷维素片”,临终前的交待反映了老伴儿对老马关怀备至。
D.结尾写“他数过一共二十七片,足以置人于死地,为什么对他无效?”,令人啼笑皆非的结局为惨淡的故事增添了一点喜剧效果。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设置老马对老伴儿的独白,“没有你我可没法活,闺女忙,谁管我?”,揭示了老马被照顾惯了从而不愿老伴儿先走的自私心理。
B.小说写女儿让老马“以后就不要开伙了”以及最后女儿对老马自杀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情节,体现的是对老人的物质关怀与精神关怀。
C.小说语言有特色,出自《孝经·丧亲》的词语“擗踊拊心”既贴合语境,又增添了文学色彩;而“过一不过三”的俚语又浅显易懂。
D.小说介绍老杨和大老王在老伴儿死后的生活状态,看似赘余且无足重轻,实则让老马在比较之后产生自杀念头的情节变得顺理成章。
8.画横线的句子叙事人称发生了改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平实简单。请你从情节、人物两个角度进行探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昭公之二十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
鲁昭公卒,定公立。定公十四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想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穆,编次其事。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已丑卒。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C.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D.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空,古代官职名,西周时开始设置,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后也成为中国姓氏之一。
B.有司,古代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如诸葛亮《出师表》一文中“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C.唐虞,是古代唐尧与虞舜的并称。相传唐虞执政时天下太平,古人以为太平盛世,于是很多史籍常用唐虞代指太平盛世。
D.六艺,古代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能,又指《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经书。文中指前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他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奔走游说,即使遭到打击、排斥,甚至受到围困,仍执着追求。
B.孔子有着很强的治国能力。鲁定公十四年,他由大司寇代理相国的职务,参与国政三个月,民风大变,社会清明,各地宾客有归家之感。
C.孔子知识渊博,勤奋刻苦。他整理和编纂了《诗》《礼》《乐》《春秋》等古代儒家文化典籍,对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D.孔子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编写《春秋》时,该写的内容一定要写上去,应当删去的内容一定要删掉,但子夏等人不赞同他的这种写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2)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
14.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的三次回答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理念?(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16题
出塞(其二)
杨素①
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
握手河梁上,穷涯北海滨。
据鞍独怀古,慷慨感良臣。
历览多旧迹,风日惨愁人。
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
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
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
雁飞南入汉,水流西咽秦。
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
薄暮边声起,空飞胡骑尘。
(注)①杨素: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本诗作于隋朝建立后,诗人抗击突厥,战功显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出塞”为题写自身出塞征战感受,是唐边塞诗的重要内容。这首诗歌可谓开启盛唐边塞诗派先河。
B.诗歌前四句写诗人出塞的原因、出塞路途的遥远,“握手”即“携手”,指送别之地,情感激昂慷慨。
C.诗歌五到十二句抚今追昔,描写古战场的萧瑟,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生灵涂炭的担忧和对治世良臣的渴望。
D.十三、十四句中的交河、阴山都是抗击匈奴的古战场,诗句在时空转换中凝练地展现了军旅生活的动荡。
16.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人置身阿房宫便会迷失方向,以侧面描写的方式突出了建筑的错综复杂。
(2)李白在《蜀道难》中以浪漫主义手法着力描写了蜀道之上险峻瑰丽的山川,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水流湍急、瀑布飞泻的气势。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酒遣怀,抒发了思乡爱国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9分)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体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文化强国建设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红色文化虽然形成于革命时期,但红色文化也要与时俱进。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是鲜活的教材,都折射着革命先辈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操的光芒。用鲜活的历史告诉青少年,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建立在他们对祖国深厚的爱之上。要让青年学生认同进而理解红色文化,就必须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和接受方式,不断流入新的时代特色,使红色文化资源“可敬、可亲、可学、可用”。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红色文化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B.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是红色文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C.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重要内容的红色文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D.把中华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内容的红色文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B.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11分)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有“三山二水”。“三山”,就是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二水”,就是延河与南川河。
“桥”是延安城的重要风景,最著名的要数王家坪的桥。这座橘红色的钢结构桥,远远望去 ① 。过了这座桥,便是著名的延安革命纪念馆。
随着城市的发展,延安城边那些或长或短、或粗或细的山沟里,也纷纷盖起了居民楼。为了方便人们出行和体闲,城市的建设者在山间打通隧道,在山上修建山体公园。一条条道路穿过群山, ② 。
延安新城在山上,每到夜晚,新城区的延安大剧院华灯璀璨,尽显现代化气质;而延河畔、宝塔山的灯光秀,则一次次点燃人们心中的火热激情。此时,若登临凤凰山远眺延安城,会发现夜晚的延安绚丽夺目。
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延安,在宝塔山上、延河桥边、土窖洞里,找寻延安岁月的记忆,感受延安精神的魅力。我也经常会到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走一走。每去一次,我都会觉得自己是在与历史倾心对话,在接受崇高的精神洗礼。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要求: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第①处以“桥”为本体,第②处以“道路”“群山”为本体,语言生动形象,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如今,延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各处革命遗迹,可以让游客受到革命教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有的只是挺身而出的普通人。2020年,洪水汹涌,消防队员闻汛而动出生入死;冰天雪地,漠河官兵战天斗地抗寒戍边;任重道远,“北斗”团队敢于创新筑梦太空;使命在肩,中医世家赤子之心代代传承。普通人,还有那16秒停住失控汽车的外卖小哥,雨中奔跑一公里为救护车开道的小伙子,为困难客人提供免费晚餐“套餐A”的店主,地铁救人的白衣女子……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对“普通人”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呢?请以高中生的身份写一篇评论文章,向《慧眼看人生》杂志的“普通人”栏目投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项,“使传播由单向向双向、多向和社交化的变化得以实现”错,参见原文“加速了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传播、多向传播、社交化传播的变化趋势”。
B项,“这使得传统传播技术无法即时反馈”强加因果关系。根据材料一的相关内容“如今新媒体已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效果,这个效果用传统传播理论无法解释,因为传统传播技术确实无法即时反馈。这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明确清晰的区别。这一代新媒体是开始实现即时反馈模式的新媒体”,选项因果关系不成立,不合逻辑。
D项,“而有了网络之后,又诞生了微内容”与原文不符,参见材料一第五段。“在互联网时代之前,微内容就存在,但没有网络,那时只是作为私内容而存在”。
故选C。
2.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项,“说明古代人和现代人一样,内心总有瞬间的体验、想法、念头等。”错误,材料一引苏轼诗句“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即难摹”,是为了解说“瞬内容”的不稳定、不恒久、易流动变化等特点。
故选B。
3.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论点和论据的能力。
材料二选自《微信自媒体视域下的“草根文化”生态》,其观点是微信造就新时代的草根文化。
B项,阐述政府部门、大众传媒等要加强宣传引导,不能证明材料二的观点。
A项,从传播渠道的角度阐述微信对草根文化的促进作用。
C项,从表达平台的角度阐述了微信对草根文化的促进作用。
D项,从互帮互助的纽带和桥梁的角度阐述了微信对草根文化的促进作用。
故选B。
4.微媒介是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用户借助互联网传播微内容、瞬内容,可即时表达、反馈,灵活互动的开放的社交信息服务媒介。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基于所读材料给指定概念下定义,此类题型的解答,首先要在所读的非连续性文本中快捷、准确地界定答题的有效区间;然后从相关有效区间(段或句等)中筛选、提取与“微媒介”定义有关的信息点,然后加以整合,按照定义的规范格式表述。材料一第7自然段末尾“但是微媒介(微博、微信等)的问世则解决了这一问题。即人们瞬间发生的精神活动如何即时表达,并能够被特定受众知晓的问题”,这是答题的关键句,以此为切入点,然后从材料一、二中筛选、提取出有关微信、微博这两种代表性微媒介的属性、功能特点等相关信息点,它们主要涉及凭借的工具(“互联网”)、传播的内容特点(“微内容”“瞬内容”);传播优越性(“即时表达、反馈”“灵活互动”)、传播信息媒介类型属性(“开放的”“社交信息服务”)等。上述信息点筛选后,加以重组、整合,即可形成一个完整的定义。
5.①首先援引权威报告数据指出微信加速传播社交化演变趋势;②然后阐述微信即时互动的社交功能,解说微信等新媒体传播效果的革命性突破;③接着诠释微内容、瞬内容的性质特点;④最后与传统媒体比较,解说微媒介在即时传播瞬内容方面的优越性。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论述类文本思路结构的能力。
解答梳理论述类文本结构思路类试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本,把握内容要点;然后借助文中思路标志词或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衔接句,判断其行文的逻辑顺序,并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旨,以解析其行文脉络。材料一共有7段文字。第1段引述权威报告数据指出微信出现加速了传播的社交化演进趋势;第2段引用专家论断指出微信促进媒体从传统的迟滞反馈向新兴的即时反馈模式演变;第3段论说新媒体的传播效果,强调其革命性突破;第4段从对比角度论说微信等新媒体催生了瞬内容;第5.6段分别诠释微内容与瞬内容的性质特点;第7段与传统媒体比较,解说微媒介在即时传播瞬内容方面的优越性。通观全文,大致按照“总一分一总”的思路来谋篇布局。
6.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
D.“为惨淡的故事增添了一点喜剧效果”错误,故事不全是惨淡,还有老伴、女儿、老马互相关爱的温情。
故选D。
7.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A.“揭示了老马被照顾惯了从而不愿老伴儿先走的自私心理”错误,说“自私”太严重,更多的是老马舍不得老伴儿。
故选A。
8.①由第三人称叙事变成第一人称。便于进行心理描写和抒发情感,使老马对老伴儿的依恋之情更加真切感人。②让读者由旁观者变成当事人,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便于读者感同身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表现手法的能力。
首先,画线句子由第三人称叙事变成第一人称,可以让“老马”自己讲述自己的所思所想,便于进行心理描写和抒发情感,将老马对老伴儿的依恋之情表达的更加真切感人。
其次,从读者角度来说,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容易拉近与读者距离,使读者进入“老马”这个角色,更具体地体会人物心情。
9.①情节平实简单,没有一波三折,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小说开端于老伴儿身患绝症,怕老马想不开喝安眠药自杀,让女儿将安眠药换成谷维素片;中间写老马思来想去,决定自杀见老伴;最后写老马吃的就是谷维素片,自杀不成功。②人物形象平实简单。小说塑造了彼此互相关爱的一家人:老伴儿怕老马自杀让女儿换药;老马想老伴儿,又不想给女儿添累赘,决定自杀;女儿物质上、精神上都为老马着想。这都是真善美在生活中平实简单的再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人物、情节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情节方面,小说讲述了“老伴儿”被查出是肺癌晚期,生命的最后依然惦记着“老马”,怕老马想不开喝安眠药自杀,让女儿将安眠药换成谷维素片。接着并没有奇迹的出现,“老伴儿”去世,而老马也正如“老伴儿”生前担心的,决定自杀见老伴。而因为女儿早已将安眠药换成谷维素片,所以老马自杀未成。这个故事都在意料之中,平实而简单。
人物方面,小说中塑造的都是生活中平凡普通的形象,他们所作所为也都符合人之常情:老伴儿怕老马自杀让女儿换药;老马想老伴儿,又不想给女儿添累赘,决定自杀;女儿物质上、精神上都为老马着想。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展现着真善美的平实而简单的生活。
10.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的意思是于是双方都派了人一起把孔子围困在荒野上。省略主语吴陈“双方”,“围”作谓语,“孔子”作宾语,“于野”作补语,修饰谓语“围”,所以应在“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后停顿,这样就排除A.B两项。“从者病”的意思是随行弟子饿病了。“从者”作主语,“病”作谓语。所以应在“从者病”前后停顿,这样就排除D项。
故选C。
11.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文中指前者”错。文中的“六艺”是指后者,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经书。
故选D。
12.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D“子夏等人不赞同他的这种写法”错。该项对“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一句的理解错误,“不能赞一辞”的意思是文章写的很好,不能增删一句话,而选项说成是不赞同他的这种写法。
故选D。
13.(1)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认为他奇特。鲁国再次善待他,因此他返回鲁国。
(2)孔子任职审理案件时,有可以与人一起商量的文辞,不独自决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句关键得分点为:“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异,认为……奇特;“善”,动词,善待;“由是”,因此;“反”通“返”,返回。
第(2)句关键得分点为:“讼”,审理案件;“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定语后置句,有可以与人一起商量的文辞;“独”,独自;“独有”,独自决断。
14.①志向远大,施政恰当;②遵循礼治,注重秩序;③节约开支,杜绝浪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孔子第一次回答是“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意思是秦国虽小,志向却很大;所处地方虽然偏僻,但施政却很恰当。据此概括为:志向远大,施政恰当。
孔子的第二次回答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据此概括为:遵循礼治,注重秩序。
孔子的第三次回答是“政在节财”,意思是为政在于节约财物。据此概括为:节约开支,杜绝浪费。
参考译文: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由此出任司空。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认为他奇特。鲁国再次善待他,因此他返回鲁国。
鲁昭公二十年(前522),齐景公带着晏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说:“从前秦穆公国家小而又处于偏僻的地方,他能称霸的原因是什么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小,志向却很大;所处地方虽然偏僻,但施政却很恰当。”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回答说:“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景公说:“好啊!”改日齐景公又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为政在于节约财物。”景公很高兴。
鲁昭公去世,定公即位。鲁定公十四年(前496),孔子由大司寇代理国相职务。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羊和猪的商人就不敢哄抬物价,男女行人都分开走路,掉在路上的东西也没人捡走;来到鲁国的城邑各地的旅客,用不着向官员们求情送礼,都能得到照顾,使其满意而归。
孔子迁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进攻陈国。楚国前来救陈。军队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住在陈蔡两国的边境上,楚国就派了专人来聘请孔子。孔子正打算应聘前去见礼,陈蔡两国的大人就商议说:“现在的楚,是个强大的国家,却来礼聘孔子;楚国如果真用了孔子,那我们陈、蔡两国掌政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双方都派了人一起把孔子围困在荒野上,动弹不得,粮食也断绝了,随行弟子饿病了,都打不起精神来。孔子却照样不停地讲学、诵书、弹琴,唱歌。子路懊恼地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会有这样困穷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遭到困穷时能够把持自己,小人遭到穷困就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了。”
孔子的时代,周王朝衰微,当时礼崩乐坏,《诗》《书》残缺不全。孔子考查夏、商、西周三代的礼仪制度,编定了《书传》的篇次,上起唐尧、虞舜之时,下至秦穆公,依照事情的先后,加以整理编排。所以《书传》、《礼记》都是孔子编定的。古代留传下来的《诗》有三千多篇,到孔子时,他把重复的删掉了,选取中合于义的用于礼义教化,最早的是追述殷始祖契、周始祖后稷,其次是叙述殷、周两代的兴盛,直到周幽王、周厉王的政治缺失。三百零五篇诗孔子都能将演奏歌唱,以求合于《韶》(武)《雅》(颂)这些乐曲的音调。先王的乐制度从此才恢复旧观而得以称述,王道完备了,孔子完成了被称为“六艺”的《诗》、《书》、《乐》、《易》、《春秋》的编修。
孔子晚年喜欢钻研《周易》,他读《周易》(刻苦勤奋),以致把编穿书简的牛皮绳子也弄断了多次。他说︰“再让我多活几年,这样的话,我对《周易》的文辞和义理就能够充分掌握理解了。”
孔子任司寇审理诉讼案件时,文辞上有可与别人商的时候,他从不独自决断。到了写《春秋》时就不同了,应该写的一定写上去,应当删的一定删掉,就连子夏这些长于文字的弟子,一句话也不能给他增删。
孔子享年七十三岁,在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四月的己丑日去世。
15.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国家动荡、生灵涂炭的担忧”诗中无表现。此时描绘古战场,主要表现军旅生活的动荡。
故选C。
16.①“忧国不忧身”表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操②古战场的萧瑟、交河、阴山的变换表现对军旅生活动荡艰辛的感慨③“雁飞南入汉”“风霜久行役”表现了久戍边地的怀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忧国不忧身”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以国事为重,牺牲自我的爱国奉献精神,情感豪迈。
“历览多旧迹,风日惨愁人”“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这几句诗歌抚今追昔,描写古战场的萧瑟,“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交河、阴山都是抗击匈奴的古战场,诗句在时空转换中展现了军旅生活的动荡。以上诗句表现对军旅生活动荡艰辛的感慨。
“雁飞南入汉”以南飞的雁的形象表现对中原乡土的怀念,“风霜久行役”“久”字表现了戍边时间之长,蕴含了戍边将士的怀乡之情。
17.高低冥迷 不知西东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名篇默写能力。
注意“冥”“湍”“豗”“砯”“崖”“壑”“浊”“勒”等字的书写。
18.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文段括号的前后文都是以“红色文化”为陈述对象,故括号处“红色文化”应放在句首,与前句衔接更紧密。排除BCD三项。
B.“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作主语,与前句衔接不紧密;
C.“红色文化”未放在句首位置;
D.逻辑错误,“中华文化”内涵范围大,“红色文化”内涵范围小,故不能让“中华文化”成为“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
故选A。
19.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手法,本体是“遗迹”“文物”,喻体是“教科书”。
A.用了拟人、对偶,“水”的“护”,“山”的“送”,赋予山水以人的动作,故运用了拟人手法。前后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词义相对或相关,为对偶手法。
B.用了对偶,前后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词义相对或相关,为对偶手法。
C.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涛”,喻体是“雪”。
D.用了拟人、借代,落红“护”花,这一动作是人才拥有的,故运用了拟人手法;不说“落花”,而说“落红”,用“红”这一色彩,代指“花”,是特征代整体,故为借代手法。
故C项与文中句子手法相同。
故选C。
20.要让青年学生理解进而认同红色文化,就必须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和接受方式,不断注入新的时代特色,使红色文化资源“可敬,可亲,可学,可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语病,其一是“认同进而理解”语序不当,应改为“理解进而认同”;第二处是“流入新的时代特色”搭配不当,把“流入”改为“注入”。故正确的句子是:要让青年学生理解进而认同红色文化,就必须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和接受方式,不断注入新的时代特色,使红色文化资源“可敬,可亲,可学,可用”。
21.①恰似彩虹凌波②就像一条线串起一颗颗翡翠珠子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第①处,将“桥”比作彩虹,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橘红色的钢结构桥与彩虹凌波从颜色和形状上相似。第②处,将“道路”穿过“群山”比作线串珠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山间一条条隧道穿过群山,从颜色和形状上与线串翡翠珠子相似。第一处注意“以‘桥’为本体”,常见喻体为“彩虹”,于是得出答案来:恍若(仿佛、好像)一道美丽的彩虹。第二空注意前语境“一条条道路穿过群山”,要求“以‘道路’‘群山’为本体”,“道路”为“线”,“群山”为绿色的珠子,于是答案为:就像(正如)一条线串起一颗颗翡翠珠子。
22.①表达的内容不同:改句虽表达出“游客到延安游览革命遗迹,可以接受革命教育”的意思,但未能表达出具体内容:原句表达更具体,内容更丰富。②强调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延安”上,强调延安使游客接受革命教育;原句的重点落在“游客”上,强调游客主动感受革命精神,且与下文衔接更紧密。
【解析】本题考查选用句式、辨析表达效果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原句与改句的表达效果。细读原句和改句,从内容上看,原句内容上做了具体描述,改句则概括性强,缺乏具体内容;从结构上看,原句以“游客”为主语,用动词“来到”“找寻”“感受”来描述游客,表明游客主动寻找、感受革命精神;改句以“延安”为主语,是延安使游客接受革命教育,缺乏主动性。而下文写“我”的行为,是承接下文“游客”来的。
23.例文:
普通万通,平凡不凡
普通,也就是“普遍”“平凡”的意思,在座的同学们都是心怀远大志向的国家未来之栋梁,当然希望将来可以有卓越成就、重大贡献,更愿在史书中留一笔浓墨重彩,和那些先贤前辈一起供后人瞻仰、膜拜。有谁愿做一个“普通人”呢?
做一个普通人。因为普通是一种最自然的生命状态:滴水入河方能奔流不息,只雁入群才可腾飞万里,我们终将回归普通。春风熙微之时,花丛之中,自是一枝独秀的奇葩最易被随意采撷。而我愿做一朵普通的野兰,在生命的角落也依旧努力面向朝阳,散发并不浓烈的馨香;又或是做一缕风,在宁静辽远的湖边,与素月分辉、明河共影,乘“表里具澄澈”的轻盈夜色纷飞。生命之美,即是普通之美。
做一个普通人,因为普通有时也是别人求而不得的幸运。一说起王室,好像都是那么高贵典雅、光鲜亮丽,其实他们又何尝不想做一个普通人?古有年逾半百终于谈了一次恋爱,却为万世诟病的唐明皇对杨贵妃叹:“来生愿为平凡夫妻。”后有心愿建设家国,却囿于身份的溥仪临终遗恨:“救救我!我还想给国家做事……”在西方,虽有温莎公爵为爱退位的前车之鉴,英国王室仍闹出全球人尽皆知的“哈里、梅根夫妇退出王室”事件。我们身居普通之中,反而难见其可贵。疫情期间爆红网络的张文宏医生在电视采访时展露了他“愿为普通”的亲和与智慧:“大家还是不要叫我‘网红’了,叫我‘文宏医生’吧。”
做一个普通人,但我也深深地知道甘守平凡最为不易,也最为伟大。俄国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生时也只是一个在贫困、疾病、赌债之中苦苦挣扎的普通人,却活出了“爱生活,而不是爱生活之意义”的高度。同学们,成为一个普通人,也需要合孔子之音大喊:“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的志气与勇气。如此,才可循百岁儿科医生张金哲所言,步入“一生努力,两袖清风,三餐饱暖,四邻宽容”那般平凡却诗意的人生。你们知道吗?中国于诺贝尔奖所获甚少,其实是因为获奖人最多只能有三个名字,而我们所有的伟大成就都是由这样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起托举起来的。
做一个能静心于德尔斐古庙前聆听“不妄下誓言、凡事不过度、认识你自己”之神谕的普通人吧!坚守这份普通,并将我们所有普通人的意志汇集起来,在穹顶,便散发出比古老太阳更年轻的光芒。此光受之于天下而照四方,普通方可万通,平凡即是不凡!做一个普通人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1.找出任务,明确指令
(1)共性的写作任务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个性的写作任务
你对“普通人”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呢?请以高中生的身份写一篇评论文章,向《慧眼看人生》杂志的“普通人”栏目投稿。
2.切分任务,逐个击破
(1)对“普通人”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材料中第一句列举了四类职业的普通人的群体,他们在2020 年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担起了时代使命,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第二句话列举了几位举动感人的个体普通人,他们在生活中的各种“小善”也创造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结合材料的总起句,可以得出,写作要突出普通人的人生价值、社会责任、时代使命。
(2)以高中生的身份写一篇评论文章:这一任务明确了写作者的身份,即写作时应站在高中生的立场和角度上;“评论文章”,明确了写作的体裁,要写对材料“普通人”的看法和评价。
(3)向《慧眼看人生》杂志的“普通人”栏目投稿:写作时要符合“慧眼看人生”的栏目主题,要在行文中展现对普通人人生的看法和评价。
【立意】
普通人不普通;
我看普通人;
普通的地位,不普通的成就;
把普通做到极致,就是一种不普通;
做普通人,成伟大事。
【素材】
1.岁月峥嵘,山河为证。回望过去的一年,基层发展有无数像张富清、黄文秀一样的党员干部不慕名利,践行初心使命;万家灯火有无数像木里勇士和杜富国一样的忠诚卫士恪尽职守,擦亮英雄本色;各个领域有无数像中国女排一样的拼搏者挥洒汗水,奋勇争先建功立业。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中国人民在各自岗位上创造了非凡的成就。无穷伟力蕴藏在人民群众中,无穷奇迹厚植于平凡奋斗中。习近平主席对新时代奋斗者的赞誉,生动展现出“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的实干哲学,充分诠释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的唯物史观,汇聚起亿万人民团结奋斗、同心筑梦的深厚力量。
2.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伟大与英雄不是凭空而来的,无不以平凡工作为依托、以平凡劳动为根基。王继才日复一日升国旗、护航标、写日志,川航英雄机组日复一日重复训练动作,中国女排胜不骄、败不馁,即便低谷依然默默工作、不计回报……平凡与伟大的辩证哲理就在于: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项小事做好就是大事业;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当此长河奔腾、万物勃发的新时代,我们更加懂得以梦想坚守平凡、以奋斗创造不凡的价值。无论什么职业,无论处在何方,只要有追求、有闯劲、有奋斗,任何人都可以在梦想的舞台上展现人生价值。
3.平凡是生活的本色,不凡是生命的追求。从“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的国防卫士,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人民公仆,捧读那些感动着我们的人和事,不禁为忠诚如一、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而肃然起敬,为胸怀祖国和人民的爱国情怀深深折服,为爱岗敬业、舍家为国的奉献精神热泪盈眶。平凡因奉献而伟大,平凡因坚守而崇高,平凡因勇敢而伟岸,平凡因付出而出色。“伟大的灵魂,常寓于平凡的躯体。”许许多多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的无名英雄,在平凡岗位上铸就生命的精彩华章,擦亮了道德星空,树起了时代标杆,挺直了民族脊梁。每一个平凡的奋斗者,都是卓越的追梦人。
以上就是考必过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备战2021高考:语文冲刺复习模拟卷1”的相关信息,永远不要放弃,请在坚持一下!想了解更多考试最新资讯可以关注考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