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必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中医执业医师备考开始了,“《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内容是精华考点,考必过整理如下: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要点一
【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条)
【解析】本条为太阳病辨证纲要。
要点二
【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条)
【解析】本条论述太阳中风证的病机、证候特点及其治法方药。
【考点】
1.桂枝汤证的辨治要点
症:恶风寒,发热汗出,头项强痛,鼻塞或见干呕,脉浮缓。
理:营卫不和,卫强营弱。
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邪气较重者,先刺风池、风府。)
方:桂枝汤。
药:桂枝汤药用五味,方中桂枝解肌祛风,芍药敛阴和营,两者相伍,调和营卫。生姜辛散止呕,大枣甘平补中,炙甘草配桂枝辛甘化阳,配芍药酸甘化阴,调和诸药。
要点三
【原文】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34条)
【解析】本条为太阳病误下,表邪不解,邪气内迫阳明大肠导致热利的证治。
【考点】
1.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的辨治要点
症:身热不恶寒或微恶寒,利下黄色稀水势急臭秽,灼肛,心烦,口渴,喘而汗出,尿赤,苔黄,脉滑数。
理:太阳邪热内迫阳明下利。
法:轻清解肌,清肠止利。
方:葛根黄芩黄连汤。
药:葛根黄芩黄连汤药用四味,方中葛根升津止利,辛凉透表,黄芩、黄连苦寒清热,坚阴止利,炙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
要点四
【原文】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条)
【解析】本条论述太阳伤寒证证治。
【考点】
1.麻黄汤的辨治要点
症: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呕逆,喘咳,无汗,口不渴,舌苔白而润,脉浮紧有力。
理:风寒外束,卫阳闭郁,营阴郁滞,正气抗邪有力。
法:峻汗解表,宣肺平喘。
方:麻黄汤。
药:麻黄汤药用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四味。方中麻、桂相须,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则发汗解表之功较强,为发汗之峻剂;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则对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有双向调节作用;炙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
要点五
【原文】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条)
【解析】本条论述外感风寒,内兼水饮的证治。
【考点】
1.小青龙汤证的审证要点:咳吐清稀白色痰涎。小青龙汤证病机是表寒里饮,乃因风寒外束,内有水饮停蓄心下胃脘所致。临床以咳吐清稀白色痰涎量多为审证要点,治以小青龙汤发汗解表,温化水饮
2.小青龙汤证的辨治要点
症:发热恶寒,无汗,干呕、咳喘,痰白清稀量多,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脉浮弦,苔白滑。
理:风寒外束,水饮内伏。
法:解表化饮。
方:小青龙汤。
药:小青龙汤由麻黄、桂枝、芍药、炙甘草、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八味药组成。方中麻黄发汗、平喘、利水;桂枝解表、通阳、散寒;细辛、干姜、细辛散寒化饮,五味子敛肺止咳,防麻、辛、姜辛散太过,半夏化痰降逆止呕;炙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
要点六
【原文】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1条)
【解析】本条论述太阳之腑膀胱受邪,气化不利的证治。
【考点】
1.五苓散证的辨治要点
症:发热恶风,汗出,口渴,小便不利,少腹胀满,或烦,甚者渴欲引饮。水入即吐,或小便多舌苔白滑,脉浮或浮数。
理:表邪未尽,膀胱气化不利。
法:化气利水,兼解表邪。
方:五苓散。
药:五苓散由桂枝、茯苓、白术、猪苓、泽泻五味药组成。方中桂枝配茯苓、猪苓、泽泻,重在通阳化气利水,白术健脾利湿,桂枝通阳化气,兼解表散寒。
要点七
【原文】伤寒五六曰,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6条)
【解析】本条论述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的证治。
1.小柴胡汤证的辨治要点
症: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细。
理:邪犯少阳,胆火上炎,枢机不利。
法:和解少阳,条达枢机。
方:小柴胡汤。
药:小柴胡汤。药物组成为柴胡、黄芩、生姜、半夏、人参、大枣、炙甘草。方中柴胡配黄芩重在清解少阳邪热,为本方主药;人参、炙甘草和大枣,扶助正气,助正达邪;半夏、生姜和胃止呕。诸药配合共奏和解少阳,扶正达邪之功。
要点八
【原文】伤寒二三曰,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解析】本条论述里虚伤寒,心悸而烦的证治。
【考点】
1.小建中汤治疗外感病所体现的治疗原则:代表中医培土生金的治疗原则。
2.小建中汤证的辨治要点
症:心悸不安、易惊,不耐劳、劳则心惊、气喘、汗多,疲倦思睡而夜寐不安、不得眠,纳呆,腹中急痛,喜温喜桉,面色淡黄,唇舌淡红,舌苔薄白,脉细或弱。
理:脾虚伤寒(虚人外感)。
法:建中补脾,调养气血。
方:小建中汤。
药:小建中汤是桂枝汤倍用芍药加饴糖而成。方中用饴糖甘温补中,配大枣、炙甘草补益中焦,倍用芍药敛阴和营,桂枝配生姜温中散寒,辛散止呕,炙甘草配桂枝辛甘化阳,配芍药酸甘化阴,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建中益气,培土生金之效。
要点九
【原文】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解析】本条论述小结胸证的证治,小结胸证的病位较小,正在心下,且病势较缓,病情较轻,按之则痛,与按之石硬的大结胸不同。脉象浮滑,是痰与热结较浅,用小陷胸汤清热开结化痰。
小陷胸汤证的证辨治要点
症:心下硬满,按之疼痛,舌苔黄滑腻,脉浮滑。
理:痰热互结心下。
法:清热涤痰开结。
方:小陷胸汤。
药:小陷胸汤由黄连、半夏、瓜蒌实三味组成。方中用黄连苦寒泄热、瓜蒌实宽胸清热涤痰,半夏化痰消痞散结。全方辛开苦降,宽胸散结。
要点十
【原文】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解析】本条论述胃虚不化,水气致痞的证治。
【考点】
1.生姜泻心汤证的审证要点:心下痞硬,干噫食臭。
2.寒热错杂三泻心汤证的证治异同:共同之处就其证候表现而言,三泻心汤主治证均以心下痞,呕逆,下利,肠鸣为主症,其病机均有中虛寒热错杂,胃气壅滞的共同点,其治疗均用辛开苦泄,甘温益气之法,选药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
不同:半夏泻心汤证主症呕逆更明显,病机重心在升降失常,故治疗重在和胃降逆,以半夏为君药;生姜泻心汤证主症有干噫食臭,其病机兼有水食停滞,治疗兼以和胃散水,在半夏泻心汤基础上加生姜四两为君,减干姜为一两,宣散水气,和胃降逆;甘草泻心汤证主症为痞利俱甚,干呕心烦不安症状明显,病机以胃气重虚为主,中气不足尤为明显,治疗重在益胃缓中,故在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增炙甘草为四两,为君,加强补虚和中。
3.生姜泻心汤证的辨治要点
症: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舌苔厚腻。
理:寒热错杂,水食停滞。
法:辛开苦泄,消食和中,散水消痞。
方:生姜泻心汤。
药:生姜泻心汤由生姜、半夏、黄连、黄芩、干姜、大枣、人参、炙甘草组成。方中生姜四两为君,宣散水气,和胃降逆;半夏降逆止呕开结,干姜温中散寒;黄连、黄芩泄热消痞;大枣、人参、炙甘草补益脾胃。本方在半夏泻心汤基础上加生姜四两为君,减干姜为一两,重在宣散水气,和胃降逆。
要点十一
【原文】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解析】本条论述胃虚痰阻气逆致痞的证治。
【考点】
1.旋覆代赭汤证与生姜泻心汤证的鉴别:两者均有心下痞硬、噫气,但病机,证治均不相同。旋覆代赭汤证噫气不带食臭,无下利征候,是胃虚痰聚,虚气上逆所致,治疗重在降逆化痰,和胃镇肝;生姜泻心汤证以干噫食臭,肠鸣下利为主症,是胃虚食滞,水气不利所至,治疗重在和胃消痞,辛散水气。
2.旋覆代赭汤证的辨治要点
症:心下痞硬,嗳气连绵,或呕吐,或反胃,或呃逆。
理:胃虚痰阻气逆。
法:降气化痰,益气和胃。
方:旋覆代赭汤
药:旋覆代赭汤由旋覆花、代赭石、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炙甘草七味组成。方中旋覆花下气消痰,代赭石重镇降逆;半夏、生姜和胃化痰;人参、大枣、炙甘草补中益气。
要点十二
【原文】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解析】本条论述阳明邪热炽盛,津气两伤证证治。
【考点】
1.白虎汤证与白虎加人参汤证的鉴别:白虎汤证与白虎加人参汤证的鉴别关键在脉象,白虎汤证脉洪大有力,白虎加人参汤证脉洪而芤。
2.白虎加人参汤证无大热的机理:白虎加人参汤证无大热,乃热炽于里而肌表反不甚热,这是因为里热炽盛,津液外泄,大量汗出,外达之热有所外散,使肌表之热不能留存之故。
3.白虎加人参汤证背微恶寒的机理:白虎加人参汤证的背微恶寒,是热伤气津所致卫气损伤,不能充养肌肤而时时恶风,肺所主的大气不能自充肺俞,故致背微恶寒。
4.白虎加人参汤用人参的意义:扶正驱邪,宁心除烦,补益气津,大补元气,以防厥脱,反佐,以免白虎汤寒凉太过。
5.白虎加人参汤证的辨治要点
症:高热不退,汗出不止,烦渴不解,时时恶风或微恶寒,气短神疲,甚则微喘鼻扇,舌苔黄燥,脉浮芤或洪大无力,甚则散大。
理:阳明邪热亢盛,气津两伤。
方:白虎加人参汤。
药:白虎加人参汤由人参、生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五味药组成。方中白虎汤辛寒清热,人参益气生津。
要点十三
【原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解析】本条论述心阴阳两虚证证治。
【考点】
1.炙甘草汤以炙甘草为君的机理:重用炙甘草,补中益气,建气血阴阳生化之源。
2.炙甘草汤证的辨治要点
症:心动悸,少气乏力,头晕,面色少华,舌质淡红或嫩红,脉结代。
理:心明阳两虚,心失所养,脉气不得接续。
法:通阳复脉,养血滋阴。
方:炙甘草汤。
药:炙甘草汤由炙甘草、人参、大枣、生地、阿胶、麦冬、麻仁、桂枝、生姜、清酒十味药组成。方中炙甘草、人参补中益气,以资脉之本源,大枣补气滋液益脾养心,生地、阿胶、麦冬、麻仁养血滋阴,桂枝、生姜宣通阳气,温通血脉,清酒益气血,通经络,利血脉。
小编推荐:
【一文就够】2021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生复习指导大揭秘!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基础理论》29条精华考点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重难点《内科学》215条精华考点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生关注成绩查询、通过率、二试问题解答
以上就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内容,更多资讯请及时关注考必过网站,最新消息小编会第一时间发布,大家考试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