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那么你知道如何写散文吗?考必过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乡村笔记(十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乡村笔记(十九)的详细内容如下:
二姨奶奶的小儿媳妇过门三年了,肚子一点动静都没有。她天天望着楼架子上的寿棺怔怔无语,满腹愁苦,却又不愿到处诉说。她不象村子里其他的老奶奶没有涵养,她毕竟见过世面。她年青时曾在日本鬼子的营房里当过厨娘,开始那会儿免不了受到骚扰,但她事事处处以柔克刚便也化险为夷。这与她高超的洞世能力有关。她以为这世上没什么事情可以难为她的。可是,儿媳妇不动胎气却让她无可奈何,想帮忙哪能使力呢。
她悄悄地去了五溪的一个庙里求了菩萨,菩萨托老僧传话,要请菩萨回家。就这样,二姨奶奶家里有了一个佛龛,上面供着有求必应的菩萨。她每天早晨漱洗净身完毕,就是烧香磕头,虔诚之极。香火高高地举过头顶,嘴里念着谁也听不懂的经文,也许她自己也听不懂,但心里明白。这件事情很快惊动了生产队和生产大队。有关领导给她小儿子递话,这是迷信活动,不要再搞下去了。她的小儿子正在积极要求进步,向党组织靠拢,岂能容忍母亲这种愚昧。他对母亲说,儿子可以不生,党不能不入。母亲气歪了嘴,骂他是个不孝的子孙。边骂边举起鸡毛掸子,雨点一般地抽打着小儿子,她从来没有这样下过毒手。小儿子素日里也非常孝敬母亲,他忍着痛,并不跑。心想,这下子完蛋了,别说入党了,恐怕连民兵排长都保不住了。当年提拔当民兵排长,就费了不少的周折,光母亲给日本鬼子做厨娘这件事就说不清楚了,好在母亲平时人缘好,愿意接济人,有的事情就得过且过了。
可是家里供着佛龛这件事闹得太大了,纸包不住火。队长只好发出最后通牒:如不赶紧拆除,就要上纲上线,对二姨奶奶进行批判。二姨奶奶也清楚,胳膊拧不过大腿,只好悄悄地拆了——她避着小儿子将佛龛请进了自己的卧室,只是不再烧香而已。其实小儿子和儿媳妇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只是装聋卖哑而已。尤其是小儿子不像过去那样地偏激了,大概有点心灰意冷。说来也怪,这菩萨还真灵验,没多长时间儿媳妇真的怀孕了。十月怀胎,生下一个胖小子。这件事情也到处传开,原来说九华菩萨照远不照近,其实,哪有近水楼台不先得月的。
如火如萘的“文革”兴起,这火烧得很快,立马到了乡村。
二姨奶奶的小儿子对母亲说,这下子恐怕躲不过去了,大家都心照不宣地知道母亲的卧室里偷偷地供着佛龛。二姨奶奶说,没你的事。队长也上门有意无意地暗示着什么,可二姨奶奶就装着什么也听不懂。突然有一天,民兵副排长带着几个基干民兵闯进了二姨奶奶家,要二姨奶奶交出佛龛和菩萨。二姨奶奶说,我家菩萨早就送走了。民兵副排长说,你要是不主动交出来,我们可要自己动手了。二姨奶奶心里清楚着,这个民兵副排长的父母都信菩萨,他不会亲手砸菩萨的。于是,二姨奶奶迂回了一次,说,菩萨已经送走了,只是佛龛在我的房间里。我马上将它送走,如果你们不信就派个人跟着我。民兵副排长说,我们相信你,那就马上送走吧。说完,他们没有离去的意思。二姨奶奶叹了口气,进卧室将菩萨小心翼翼地藏好,虔诚地端着佛龛出了家门,几个基干民兵尾随其后,一直到二姨姨奶奶出了村庄。其实二姨奶奶仅仅是虚晃了一枪,回过头又把佛龛携了回来。
社员们开始集中到队部跳忠字舞。二姨奶奶的小儿子民兵排长的职务虽然没被撤掉,但生产队的一些重要活动都由民兵副排长主持了。他的情绪有点低落,跳忠字舞老是出错。队长狠狠地批评了他。说,你要经得起组织的考验。这句话象春风复苏了他的冰冻的心房,他感觉到组织还没有忘记他,顿时便热血沸腾,再展鸿图。恰好此时生产队“请”来了十几尊毛主席像,有座式的,也有站立的,都是石膏和瓷做的。为了表示无限忠于毛主席,不少的人争先恐后地到队长家里“请”毛主席像回家,一边“请”,一边喊“毛主席万寿无疆”。二姨奶奶的小儿子也不甘落后,“请”了一尊回家。〖作者:石笑〗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以上就是乡村笔记(十九)的详细内容,你是否感受到散文的魅力?一大特色是语言美。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