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那么你知道如何写散文吗?考必过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佛国色达红色藏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佛国色达红色藏地的详细内容如下:
很多次提笔想写下关于色达的记忆,那个红色藏地的佛国,盘踞在脑海里,时隐时现的红色,如丝绸缠绕着梦萦回旋。不离去的佛音,惊艳的红色世界,虔诚的修行,来自心底的震撼,和追寻那寻找放下的根因。一切在眼前,不曾走远。时隔大半年,写出成行的文字,祭奠那红色的圣神。
有些记忆会随着岁月的消失越来越淡,有些记忆却随着岁月的流转,雕刻成一道痕迹,深深的刻在脑海里。偶尔泛起,是由不得自己的一种想起。咀嚼着,回味着,一遍又一遍关于它的模样,关于它的故事,关于它的风采,关于它的蕴藏在历史的经典。
在某个深夜,不自然泛起的东西,必定是那最深最深的爱与不舍。色达就是这样的一种情感的纠结。走过太多美丽的地方,真正能与心灵相互呼应的,不多。只有丽江,色达和尼泊尔。这是小半生里,留在骨髓里的深深的爱上。一个人究其一生,也许关于爱情的片段,也就是那么三两个真正意义上的深情吧。
挥之不去的红色典藏,那一个个孤独行走的灵魂,和他们背负着的故事,打动着如我这样的过客。匆匆之间,不能道再见不会道晚安,只有默默无言的看着,那圣殿上的经幡,随风日夜飘扬在天空下。经年转动的经筒,匍匐于地的信徒,我轻轻的转动着手上的经筒,倾听着来自佛的声音。一圈一圈的轮回中,前赴后继的人们,不间断的守护着这片净土。
有人说,色达,如果有内伤的人是不能去的,因为去了就会留下不愿离开。太多有故事的人,背负着心灵的伤痛,寻求着灵魂的安宁。于是放过红尘,留在这佛学院修行。用最简单的修行,修补着受伤的心境。是真的放下吗,那佛音里的聆听。我想,应该是真的安宁,才会留下自己的根基,随着佛的善意,修行吧,修得来世今生的安稳。
那一间一间的红色木屋里,住着最简单的修行人,不求物欲横流的奢华,但寻心中的桃花源。过着与世隔绝的人生,到底是俗世的争,还是色达的静,属于自己的内心的呼唤,随从了心愿吧。人性是可以修善行的,在色达的修行中,是封闭了杂乱的出口,安得一间能容俗身的红色圣地,在这里,呼吸,放弃,接收,从新。
色达浓厚的宗教文化,渗透着祭祀,香火,寺庙,朝拜。在这里,沉睡的灵魂,可以忘记尘世里的一切苦累,与自己禅修,与佛音同行。佛国色达的佛学院,觉姆的身影里没有孤单,留给我的背影里,是从容的色彩。正如那最单纯的色调,红色一片山河。
天葬,是藏族较为普遍的一种葬俗。天葬寄托着一种升上“天堂”的梦想。看着秃鹫啃食着人肉,想着天堂的美好,一生的最后躯体,就在这天葬中消失贻尽,幻化成天堂里的一缕香魂。人的归宿就是死亡,在藏族,对待死亡是乐观的。而我们面对死亡,却是悲哀和伤痛的。
我站在圣坛的脚下,仰视着心中的佛国之神韵。祈拜,虔诚,用心感悟。我走在色达的巷弄里,与僧人们擦肩。我听着关于觉姆的故事,把这篇文字,献给那个我走过的红色藏地,色达佛国。我没有描写色达的景色,写下的是内心的悟道,但愿佛国的红色,禅修着我这颗平凡的心。
2014年的11月,我在色达的坛城上,转动了经筒,聆听了佛音。刻下了从此与善的誓言,这就是我的色达之行,寻找的善念和禅意。
以上就是佛国色达红色藏地的详细内容,你是否感受到散文的魅力?一大特色是语言美。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