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距离高考只有2天的时间啦,那么最后两天要做些什么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高考加油2021:高考考前最后2天名师叮嘱”的信息,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下“高考加油2021:高考考前最后2天名师叮嘱”的内容吧!
高考来了,倒计时的紧张气氛中,考生难免倍感压力,出现焦虑情绪。适度的焦虑反应能够使考生保持警觉,有助于发挥最大潜能;太大的压力则会影响个体的认知功能,如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等减退,还会出现身体不适状况,如睡不着、睡不实、醒得早、食欲不佳、胃肠不适、头痛、胸闷等。
如何才能科学合理地减轻考生心理压力,积极应对高考、考出理想成绩?3日,记者采访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中语文备课组长、省高考语文学科优秀阅卷人张艳为家长和老师支招,给出专业建议。
家长:保持“平常模式”,做到“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家长往往在高考临近前急于表达对孩子的关心,但这样的关心超越平时太多,孩子不但不适应,反而会增加他们的负担。建议家长不要整天围着孩子打转,更不要一味提及高考相关事宜,保持“平常模式”,努力做好后勤保障服务。
同时,要理解和接纳孩子高考前因压力而产生的急躁、发脾气、委屈哭泣等情绪与行为,需要家长多给予倾听与陪伴。在孩子需要独处的时候,家长也要及时“撤退”,留出空间。
应该呈现给孩子的是稳定平和的状态,营造轻松和舒适的家庭氛围,做孩子最稳定的港湾和最强有力的支持。
此外,家长也要调整自身对高考的认识,高考确实重要,但并非是通往人生成功之路的“必答题”。我们要将它看作浇灌孩子成长的“养料”,在备考的过程中,考生面对新困难的克服,都不啻为是一种品格和精神的淬炼。要向孩子传递积极的认知理念,使孩子充分感受到家长的情感支持和精神依靠,获得面对高考的正确态度。
考生:稳定心态,做松松紧紧的“橡皮筋”
尽管到了最后冲刺阶段,考生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学做会松松紧紧的“橡皮筋”,如果时刻绷着,便会很快失去弹力,要保持紧紧松松的模式,才能永葆弹性。要合理分配每天的时间,将学习和放松搭配起来,可以选择休息时可听音乐、运动适当释放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回归教材。高考的本源便是教材,考前回归课本必不可少。以教材为基,自主回忆知识点并搭建知识网络,在知识梳理的过程中稳定心态,专注努力本身,平稳度过考前冲刺阶段;回归试题。高考试题是经典也是范例。重做高考试题,自省阅读习惯,审题习惯,作答习惯,非常有必要。
回归常态。要保持常态节奏、常态复习、常态饮食、常态休息和常态心理。高考前要保证充足睡眠,提前将生物钟调整到高考时间段,饮食要清淡。
牢记“秘籍”不慌不乱上“战场”
建议考生考前30分钟到达考场,给进入考试角色的心理状态准备时间。开考后前5分钟,不慌不乱,按部就班。快速浏览全卷,弄清试卷的版块结构、各种题型,让心情慢慢放松,将精力集中在试题上。
要精准审题。如果把高考试卷比做是一棵大树,试题结构与组成是其躯干,那题目中的提示语和附加语则是“枝枝叶叶”,因此要审清题干、审准要求、审读选项。通过审题,我们往往能明确答题范围,明确解题的方向和方式,减少盲目性,提高答题的准确性。选择题要注意选择的是“正确”还是“错误”,是“一项”还是“两项”。
要科学答题。时间分配要合理。拿语文学科举例,时间安排可以为:Ⅰ卷40分钟,Ⅱ卷四——六题40分钟,作文原则上不少于50分钟;答题顺序要科学。本着“先熟后生”“由易入难”“各个击破”“步步为‘赢’”的十六字方针。
要规范书写。选择题要及时填涂答题卡,做到“清晰”“到位”“规范”;简答题要坚守“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原则,不自作聪明,不节外生枝。表述语言简洁、明确、规范。
做深呼吸,告诉自己,都是中国字,都能看得懂,只要肯审题,题行得通。调整答题节奏,保证在能够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尽可能多得分。最后记住:我难人难,我不畏难;人易我易,我不大意。
以上就是考必过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加油2021:高考考前最后2天名师叮嘱”的相关信息,十二年寒窗苦读就到了收获的季节,预祝考生考试顺利,想了解更多考试最新资讯可以关注考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