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该如何创新?

时间:2020-09-12 11:26:33 来源:

【摘要】 设计师该如何创新?考必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设计师该如何创新?的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我开始思考设计师如何能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去做出更多的创新。但同时我脑海中又出现了2 个问题:

第1,创新依赖于活动运营策略方还是设计师?设计创新的跨界的边界在哪?

第2,设计师该怎么在自己范围里做出创新来?

一、创新的边界:业务精通?略懂?

我先从第一个问题来说,现在市面有很多新的理念,比如跨界、T型人才、UGD、UXD,很多人以为是要深入业务做到精通。其实这方面我在 T型设计师 里提过,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我认为只需要做到略懂就可以了。

我们都知道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这座山是不单是知识层面的,而是多年的经验形成的直觉力。

那略懂是个什么概念呢?打个比方,我们都知道装修里面有很多坑,弯弯绕绕,防不胜防。

我的大学同学说她家装修了三套房子还是在有些地方折了,被坑了不少钱,如今,她现在对装修的一些大体的要领基本算是一个略懂的人,比如家具的板材规格,橱柜有哪些环节要注意。

但对于装修的专家来说,这不叫精通,差别在于,装修的专家能从客户体验角度,未来使用的便利、人性化角度定制化装修需求。

那这就回到了设计师对业务的边界了,我们需要做到了解业务的基本框架,基本逻辑,一些常见的问题。

真正需要我们施展专业性的是从视觉体验上、结合用户需求洞察、视觉感知、心理学、易用性、一致效率上面发挥更佳的体验设计的价值。

1、跨到什么程度?

现在,我所处的环境中,大部分情况下,我在沟通需求时,替业务、产品思考了更多,还觉得有成就感,但是实际是,却耗费了我可以更多投入专业深度的精力。

一个真正专业度很高的公司,很少存在补位的情况。也就是说,不同部门的人在一个项目中协作,就像齿轮一样咬合,紧密凝聚一起发挥所长,在各自专业领域上拔高。而回到我现在公司,是先把对方的坑填上,再携手一起发力。

在这里,就会有些疑惑了,我们究竟要补位到什么程度呢?

我认为看公司的文化和实际情况吧,因为会牵扯很多精力时间,比如前面提到阿里那位设计师为什么困惑,是因为他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在设计创新,追求的是引领。而我所在公司,更多精力在补坑,沟通需求,思考合作方考虑不清楚的地方。

我在2天前,接到产品的一个需求说评论区不好看,让 UI 来改。我问为什么要改?他说某天某个领导觉得很山寨。所以他现在提过来,让 UI 来主推去优化。

我问了他几个问题:改完这个价值有多大?是否在核心目标方向中?这个需求主要目标是什么?想达到什么程度?

结果他回了我一句:这不是 UI 做体验优化去主推的吗?我心里就开始冒火了,作为需求方一个不好看就把需求提过来了,这背后的价值,规划也都不清楚?如果每次产品需求都这么提,要产品做什么?最后,我们在这一个沟通过程中理顺了几个方向:

(1)找到不好看的几个方面?

(2)对标的竞品是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程度?

(3)评论区在公司的核心业务中,能转化业务销售,意味着他的价值。

(4)当前对这个功能的规划是什么?是否未来有其他功能规划,我们在设计上注意功能的扩展性。

2、how到why思考转变过程

设计师在接到需求时候,跨界更多是指思考的方面,跳出颜色、板式的狭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why)。而不是怎么(how)让评论区好看?

比如:为什么产品要直接来提这个不好看需求?因为老板关注!

为什么老板关注这块,因为评论区在整个产品的核心模块中,他能带来活跃度价值!

为什么现在体验不好呢?因为内容多,功能堆积没有主次,造成视觉阅读体验不佳!

这样,如果我们能够多思考一下 Why ,找到的答案会更有高度。

总的来说,提出一个需求看似简单,以为是一句话的事,实际是需要思考更多方面。

如果对方不够专业,则需要帮助合作方补坑,替他们思考。

这个坑我理解的是完善产品需求,理清需求的价值,和分析背后动机,搞清楚未来的规划。

再从体验设计的专业行去考量设计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逐步拆解到质量、构图、颜色、体验、效率上。

事实上,在一个公司需要各个团队都向前走一步,这样大家互相补位,凝聚成一个更有战斗力的团队,才会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事情。

二、设计师如何在设计范围里提升?

这开始之前,我觉得有必要要先认清什么是设计范围?很多人在这里浅显的理解为就是设计的表现力,技法方面了。我认为这仅仅只是设计范围的部分。

我原来的同事去了阿里后,给我分享他最大感触是,他花了几个月时间在研究图形语言在用户心智形成的过程。

其实说明白就是 DNA图形 的设计,他经过无数次的实验,论证、推导,最后才确定一个图形。

这对于大多数设计师来说,觉得很不可思议,一个 DNA图形 要这么久的吗?可能有的公司的设计师花半天时间就画了一个图形轻而易举定义为了 DNA图形 。最后什么结果和价值也不知道。

对于设计范围而言,有的人定义为视觉表现,有的人定义为解决问题,有的人定义为引领趋势。

也就是说心有多大,舞台就与多大,我们每个人给自己范围多大,自己的提升空间就有多少。

  

我们一一来解答这3个范围!

1、形式表现范围

我最近在做运营设计规范的项目,如果从常规流程来做,其实就是找个能力不错设计师去改一改字号,1~2天时间找一下风格等就做出来了。

然后呢,很多设计师在这样过程中就陷入到视觉表现范围了,38号字还是36号?兰亭粗黑?还是中黑?

类似的现象还有,比如我们收到产品对设计方案中xx模块提出不好看的意见,然而有的设计师就开始埋头调模块中颜色,样式视觉等。

总的来说,把自己框在视觉范围内的设计师,容易把自己陷入在技法表现上。

但是,话说回来这重要吗?很重要!

我认为这是一个设计师必须要做好设计的基本功,也就是说视觉表现修炼是设计师的核心能力,必须要做的,视觉表现不够好,谈什么业务增长,体验效率等?说多了就成了眼高手低了。

如何解开视觉范围的框呢?接着往下看~

2、解决问题范围

什么是解决问题的设计范围?这其实也就是说设计不是艺术,不是设计师发挥个人审美意识,而是需要平衡商业、用户之间的解决方案。这个平衡更像一种太极哲学思想,达到融合共生。

我们听过形式追求功能,但很多人错误理解为功能大于设计形式,也就是功能满足了,美不美不需要了。

过去,在历史长河中,人类从没停止过对美的追求,对设计形式的尽善尽美。在我10多年前的大学教科书《近代工艺美术史》中有这样一个经典—长信宫灯。

这个长信宫灯是宫廷中照明的花灯。它的经典在于设计工艺和巧妙独特的构思。

宫女的右臂与衣袖形成灯罩,可以自由开合,燃烧产生的烟雾、灰尘可以通过宫女的右臂沉积于宫女体内,不会大量飘散到周围环境中。除此之外,灯的造型和工艺精巧,工艺水平相当高。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设计形式与功能的巧妙构思,做到天人合一形成一个高度。

站在体验设计角度来看,设计在可执行的功能基础上,还应该在设计形式符合用户的心智、认知、习惯,符合用户审美等方面的取向。

那么我们就回到设计的本质是解决问题,提供平衡各方面的设计解决方案,但我们的设计不应该仓促而就,应该经过充分的论证后再拿出。

首先是设计的可执行度方面进行论证,然后上升到第二层深度,用户的认知度,再次论证,两层深度都通过论证的设计方案才能被称之为设计解决方案。

3、创新引领设计趋势范围

其实从视觉范围提升到解决问题范围基本已经是业界优秀的设计师了,但要做到创新引领并不是那么容易。

最近我顿悟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螺旋上升的规律

什么意思呢?

其实我们从历史的长河中不难发现,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一个螺旋的上升的。

生活中一个现象可以更好理解,比如阔腿牛仔裤,在多年前流行过,过几年后又改一改面料、图案样式重新流行起来。

还有我们前2个月刷屏的新拟态设计风格,很多人联想起了过去的拟物时代。

这不是简单形式层面的返旧,而是结合历史背景、经济、场景、人群、文明演变出来的新趋势,重要的是,这种新趋势是在过去的趋势上再创新,再设计。

结语

对于个人成长也是如此,最近一个月我学了很多不是设计专业外的知识,看了近10本的成长方面的书,收获颇多,我也做了很多尝试,比如分享,传播知识,帮助别人成长。

但在上周,我发现我对成长不再感兴趣了,我极度渴望补充设计专业的知识,渴望在设计上做出一些创新突破,这个现象挺有意思,我发现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趋势,我的认知精神层面先提升到一个高度,然后再提升我专业的思考和表现。

也就说,设计创新的高度不是在设计视觉范围的苦思冥想,却迟迟不得答案。

比如,一个图形,脱离了用户,脱离了产品形态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就是一个图形。

而是站在用户认知角度,产品功能形态去结合,找到设计形式的可以平衡的解决方案。最后,反向推导设计形式的高度,做到天人合一。

以上就是设计师该如何创新?的内容,更多资讯请及时关注考必过网站,最新消息小编会第一时间发布,大家考试加油!

上一篇      下一篇
技能类相关推荐 更多>>
技能类热点专题 更多>>
热点问答
国家公务员考试年龄限制是多少 公务员国考和省考考试内容有什么区别 函授大专学历能不能考公务员 国家公务员考试考点能自己选择吗 新闻学专业能报考2022年公务员考试吗 什么是联合培养研究生 什么是破格录取研究生 什么人不适合读研 研究生报名户口所在地填什么 研究生结业和毕业有什么区别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考必过移动版 https://m.kaob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