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考必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重庆2019以后写科普也要影响医生工资了?的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下重庆2019以后写科普也要影响医生工资了?的具体内容吧!
重庆2019以后写科普也要影响医生工资了?
国务院发布了《全国卫生行动纲要》的实施和评估计划,要求到2022年在全国建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保健和保健绩效评估机制。
虽然目前没有具体的实施计划,但绩效评估对医生的最重要影响是职称和待遇。所以这很可能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写科学也会影响医生的工资和职称。
微信发送了10万+,以评估标题?
显然,这种做法是为了让更多的专业人士参与科普课程。
根据中国人民科学院公布的2018年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的主要结果,中国公民科学素养比例为8.47%,仍落后于发达国家。2004年美国达到24.5%,2005年欧洲平均水平达到13.8%。
此外,北生广等沿海城市具有科学素质的市民比例可达20%左右,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比例可能低至3%,发展不平衡。
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专业人员参与科学普及尤为重要。
在科普普及方面,许多医生的第一反应可能是“100000微信通俗文章”,统计数据证实了这一点。
据统计,互联网(65.6%)已成为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主渠道,远远超过广播,报纸等其他大众媒体。其中,微信渠道占超高流量比率的95.8%。
国务院发布的评估方案还提出,利用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和短视频媒体加强卫生科学和信息传播。
可以看出,“在线文本”已经成为传播科学的必经之地。
国务院发文前,我国部分地区曾尝试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科研成果统计、推广、评优工作。
2017年,浙江大学发布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鉴定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如果文章对中央媒体的网站、微博、微信和移动客户产生重大影响(例如,“人民日报”微信官方账户上发表的文章达到100000篇,头版上发表的文章数量不少于400000篇),可以宣布其相当于国内学术期刊的出版。随后,吉林大学也发布了类似的研究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科学交通,爆炸性文章和网络红医生......可能成为医生头衔的另一个竞争领域。
国外是怎么做的?
这种趋势并不局限于中国。
事实上,世界各地的许多学术协会都在推动将网络写作纳入学术评价体系,其中医学会的影响尤为重要。其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在许多学科中,医学往往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与公众的关系更为密切。
2014年,国际居民教育大会年会发布了会议论文“基于社会媒体学术的健康职业教育评判标准”。在这篇文章中,许多学者指出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开始将社交媒体用于研究,临床医学和健康科学。
根据传统的学术观念和评价机制,医务工作者的这些努力不能称为学术成果。我们现在应该超越传统的学术理解,重新评估医务工作者基于社会媒体的学术吗?
目前,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科普活动培训机制。
皇家学会要求所有科学家学习如何将技术术语和知识翻译成易于理解的科学语言,以及如何应用类比和隐喻来解释复杂的科学概念。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有一个“非正规科学教育计划”,为促进非正规科学教育的知识和实践提供项目资金,约占NSF总资金的1.1%。
2006年,明尼苏达大学设立了一个公共参与办公室,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公共科学传播,包括但不限于视觉或表演艺术、设计、写作、媒体和其他形式的表达。
哥本哈根大学也是如此,它专门研究“研究交流”的评价机制:助理教授需要在国际会议上做口头报告,副教授需要在大众媒体上做宣传活动,教授需要定期出版科普书籍,在媒体上为公众做科普科学等等。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参与科学项目会为他们的简历增加点数,但上述做法都处于“鼓励”阶段,科学工作与推广之间没有“直接”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专业人士对科普在线的认知度很低,这并不意味着科普很容易写。
美国学者Kristal Zook曾对“为什么学者们不会花很多时间考虑为公众写作”这一问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很多人将这个原因归结为这样一个事实:将复杂机制,抽象概念和严肃的科学发现转化为公众可以理解的语言是很困难的。
一位受访者举了一个例子。《华盛顿邮报》邀请她写一篇2500字的关于埃博拉病毒的科学论文给公众,这让她一度感到恐慌——离开那些专业的学术著作后,她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
“唯一科技”评价体系能否改变?
最后,对于几乎每天都在接受患者教育的临床医生来说,TA常常站在流行医学科学的第一线,并作为科普的“主力军”。
当一大批专业医生进入市场,各种虚假科学谣言如“宝宝到性药片,人体酸碱度基础理论”的力量将大大削弱,从而改善了中青年群体的微信开放,他们将收到“中国人一定要和中国人打交道”。“TCH”由七个阿姨和八个阿姨转发。喝太多水会害死你,你不会接受年轻一代的建议。
医生的专业形象更容易让病人“倾听”。随着公众普遍科学素养的提高,病人教育的效果也更好,依从性也得到了提高,这对医患双方都是一件好事。
另一方面,除了门诊量,手术量,出院率和手术并发症等硬指标外,将医生的原始义务和无偿科学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也被认为是医生的临床工作。 。传统学术期刊以外的科学工作激发了医生开展科学工作的热情。让专业学者参与公共事务也符合社会的声音。
但同时,考虑到缺乏具体措施,目前医学领域的“只科学”评价体系能否用“大众科学”的方法来改变?
如果有些医生愿意选择积极的科普活动,享受额外的奖励,是否可以让其他医生保留放弃这种奖励、“安心看医生”的权利呢?而不是“只做科普来评价职称,只做科普才能得到奖金”。
鼓励或胁迫是一个必须回答的多项选择问题。
毕竟,在以前的各种强制门槛下,我们已经有了许多教师可以做科学研究,只在课堂上学习PPT。不要写更通俗的科学文章,而是去看混乱的医生。
以上就是考必过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重庆2019以后写科普也要影响医生工资了?的相关信息,想了解更多考试最新资讯可以关注考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