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于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湖北秭归一名女生在北京大学读了两年后,退学参加今年高考,结果分数并不理想。 在我国当前的高考录取制度下
由于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湖北秭归一名女生在北京大学读了两年后,退学参加今年高考,结果分数并不理想。
在我国当前的高考录取制度下,很容易出现一名考生虽然被录取,但却对学校或专业不满意的情况。根据教育数据公司麦可思的调查,2009级新生对就读大学的满意度为35%,对专业的满意度为44%,换言之,有超过60%的新生对就读大学不满意,超过50%的学生对就读专业不满意。
然而,对学校不满意的学生,大多只能接受现实,因为根据我国“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学籍管理制度,很难转学到另外一所大学就读,除非有关系开后门;对于专业不满意的学生,如果大学内部有换专业政策、辅修政策,还有机会换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一般大学转专业的比例在10%),或者学习自己感兴趣专业的课程,如果学校没有这些政策,或者学生自己没有把握住转专业的机会,那么,大学四年,学生们除了忍受之外,能够想到的办法,就只有退学去复读了。
对于每个个体学生来说,我们当然不赞成他们贸然退学,而是希望他们能够调整专业观念,尝试培养兴趣,毕竟辍学复读这一选择的风险太大,万一再次高考失利,或者由于高考录取的原因,自己还是没有进理想的学校、满意的专业,不是要为之付出更大的代价,浪费自己更多的青春岁月吗?但是,要让一个学生花四年,甚至更长时间一直与自己根本不喜欢的专业知识打交道,也确实太不人性了。北京大学这位女同学,如果不是对专业非常非常不满意,是不可能在上学两年之后还退学去复读的。
打破当前的集中录取制度、调整学籍管理体系,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如果一名学生可自由申请大学,可同时拿到多张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再结合自己的个性、兴趣选择大学,那么,对大学、专业不满意的程度将大为降低。而即便进入了自己并不满意的学校、专业,如果大学没有严苛的限制有自由转学、转专业的制度,那么,学生也可随时申请换到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当然需要接受的学校和专业同意接受),这就解决了学生只有无奈学习自己不感兴趣专业的问题,真正做到了大学的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 自由申请大学和自由专业制度,是符合人性,也有利于学生成才的。但对于自由申请大学制度和自由转学制度,人们顾虑的还是公平、公正问题,担心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好学校、好专业全部被权势阶层的子女霸占。这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自由申请大学和自由转学制度,从本质上是赋予学生选择学校的权利,当学生可以选择大学、大学被学生选择的时候,大学的办学思维会发生根本的转变,必须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育服务,来吸引优质生源,否则,再好的大学很可能在市场选择中,被学生抛弃。在这种办学思维中,教育公平的程度只会进一步提高,而不是降低。
其次,我国实行的集中录取制度和学籍管理制度,都采取分数标准评价、管理学生——分数决定学生进哪所大学、这个学校的哪一个专业,进而在学籍管理中,如果转学、转专业,就涉及学校和专业的录取分数线高低问题,这种按分数配置教育资源的方式,完全不顾学生的兴趣,最终,即使维持了表面的分数公平,可却以伤害学生的个性、兴趣发展为代价。简单的说,目前的录取制度和学籍管理制度,只具有“划分”人才的作用,却没有起到任何育人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高等教育要解决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问题,必须关注学生对学校、专业的满意度不高的问题,对学生加强专业观念教育,在当前制度框架下,适当允许学生换专业、辅修其他专业,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而且,我国大学的换专业政策,都比较“变态”,按照各高校制订的换专业条件(要求高考分数、大学一年级学习成绩、换专业考试成绩),要换专业的学生,必须努力学好本专业以达到申请换专业的目的。只有改革录取制度和学籍管理制度,才可能给学生自由选择大学、专业,进入自己满意的大学和专业,从而将学生的个人潜力发挥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