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The Academic Test for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简称“中考”,是检验初中在校生是否达到初中学业水平的考试。2020年中考考生应该关注哪些问题?下面,考必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贵州中考考前必做试题4的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下贵州中考考前必做试题4的具体内容吧!
贵州中考考前必做试题4
一、选择题(在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本题共44分.)
1.(2分)(2014•常德)下列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萝卜风干 B. 苹果冷藏 C. 葡萄酿酒 D. 甘蔗榨汁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萝卜风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苹果冷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甘蔗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分)(2014•常德)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氮气 D. 稀有气体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和它们的性质来回答本题,严格按照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含量较多且性质不活泼”.
解答: 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故选C.
点评: 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哪种气体最多,哪种气体最少,掌握它们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2分)(2014•常德)洋葱被誉为“蔬菜皇后”,切洋葱时能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这说明(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间有间隙 D. 分子由原子构成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切洋葱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洋葱中含有的具有刺激性气味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刺激性气味.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切洋葱时能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B、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切洋葱时能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切洋葱时能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隙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切洋葱时能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由原子构成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2分)(2014•常德)空气中PM2.5含量增加可能导致雾霾天气,PM2.5指的是( )
A. 二氧化硫 B. 可吸入颗粒物 C. 二氧化氮 D. 一氧化碳
考点: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从PM2.5指细颗粒物,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属于可吸入颗粒物去分析解答.
解答: 解:PM2.5指细颗粒物,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
A、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中的气体污染物;故A错误;
B、PM2.5指细颗粒物,属于可吸入颗粒物;故B正确;
C、二氧化氮是空气污染物中的气体污染物;故C错误;
D、一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中的气体污染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考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
5.(2分)(2014•常德)如图中能表示2N2的是( )
A. B. C. D.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微观粒子的模拟图形及化学符号意义进行分析,2N2的意义是表示两个氮分子,找出能表示两个氮分子的图示即可.
解答: 解:由图示可知:
A、表示4个氮原子,故A不符合题意;
B、表示2个氮分子,故B符合题意;
C、表示1个氮分子和2个氮原子,故C不符合题意;
D、表示1个N4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物质的化学式既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又可以表示构成物质的分子的构成,根据分子的构成可判断表示分子构成的模型.
6.(2分)(2014•常德)下列实验操作中净水程度的是( )
A. 过滤 B. 煮沸 C. 静置 D. 蒸馏
考点: 水的净化.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吸附、过滤、自然沉降、蒸馏的净水原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所得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的杂质、钙镁化合物等,不是纯水,故错;
B、煮沸可以除去水中的病菌,所得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的杂质、钙镁化合物等,不是纯水,故错;
C、静置沉淀可把水中固体沉降到水底,初步分离,故错;
D、蒸馏是把水通过蒸发、冷凝处理,处理后的水中只含水一种物质,所得水称为蒸馏水为纯净物;因此净化程度的方法是蒸馏,故对;
答案: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净化水通常所采取的沉降、吸附、过滤、蒸馏等操作中,由于蒸馏后所得到的水为纯净物,净化程度.
7.(2分)(2014•常德)物质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想.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 )
A. H2CO3 B. NaHCO3 C. P2O5 D. KOH
考点: 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根据氧化物是指有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H2CO3是由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故选项正确.
B、NaH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C、P2O5是由磷、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K0H是由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氧化物、酸、碱、盐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2分)(2014•常德)铁钉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最容易生锈( )
A. 干燥的空气中 B. 潮湿的空气中
C. 浸入植物油中 D. 干燥致密的土壤中
考点: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铁钉置于干燥的空气中,在干燥的空气中缺乏水蒸气,铁钉不容易生锈,故选项错误.
B、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铁钉与水和氧气充分接触,容易生锈,故选项正确.
C、铁钉浸没在植物油中,铁钉与氧气和水隔绝,不容易生锈,故选项错误.
C、铁钉在干燥致密的土壤中,铁钉与氧气和水隔绝,不容易生锈,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铁生锈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2分)(2014•常德)化学实验应注重规范与安全,以下操作中不易引发安全事故的是( )
A. 称取食盐 B. 稀释浓硫酸
C.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 D. 在导管口点燃可燃性气体
考点: 称量器-托盘天平;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仪器的装配或连接;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过程中不存在安全问题;
B、稀释浓硫酸 过程中,若浓硫酸往水中到,可能造成液体沸腾溅出伤人;
C、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操作中,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玻璃管破裂扎伤手;
D、在导管口点燃可燃性气体操作中,可能出现爆炸.
解答: 解:A、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过程中不存在安全问题,故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过程中,若浓硫酸往水中到,可能造成液体沸腾溅出伤人,故不符合题意;
C、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操作中,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玻璃管破裂扎伤手,故不符合题意;
D、在导管口点燃可燃性气体操作中,可能出现爆炸,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中也免不了遇到一些危及的安全问题,同学们应该养成保护自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意识.
10.(2分)(2014•常德)现将X、Y两种银白色金属片分别插入硫酸铜溶液中,X表面有铜析出,Y无明显变化,则X、Y、Cu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X>Y>Cu B. Cu>X>Y C. Y>X>Cu D. X>Cu>Y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由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所出现的现象,判断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解答: 解:X表面有铜析出,Y没有明显现象,说明X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而Y不能,则X的活动性大于铜而Y的活动性小于铜;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Y>铜>Y;
故选:D
点评: 利用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可以验证金属间活动性强弱,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1.(2分)(2014•常德)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需要摄取较多的蛋白质.如图中蛋白质含量的是( )
A.
橙子 B.
大豆 C.
西红柿 D.
玉米
考点: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从橙子中的营养元素以维生素为主去分析解答;
B、从大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去分析解答;
C、从西红柿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不含蛋白质去分析解答;
D、从玉米中的淀粉属于营养素中的糖类去分析解答;
解答: 解:A、橙子中的营养元素以维生素为主;故A错误;
B、大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故B正确;
C、西红柿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不含蛋白质;故C错误;
D、玉米中的淀粉属于营养素中的糖类;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生活处处有化学,学会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2.(2分)(2014•常德)人体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酸性的是( )
A. 胃液0.9~1.5 B. 胆汁7.1~7.3 C. 血浆7.35~7.45 D. 尿液4.7~8.4
考点: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胃液的pH为0.9﹣1.5,小于7,显酸性.
B、胆汁的pH为7.1~7.3,大于7,显碱性.
C、血液的pH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
D、尿液的pH为4.7﹣8.4,可能显酸性、中性、碱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pH最小,酸性.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3.(2分)(2014•常德)2014年5月29日《环球时报》报道:我国科学家率先用铝合金和石墨烯(一种碳单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烯合金”,该材料有望生产出“纸一样薄的手机”、“一分钟充满电的电池”等产品.下列关于“烯合金”的说法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
A. 含碳元素和铝元素 B. 是一种碳单质
C. 具有导电性 D. 具有可燃性
考点: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题意: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碳的化学性质,及合金是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分析解答.
解答: 解:A、铝合金和石墨烯(一种碳单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烯合金”,所以烯合金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铝元素,故A正确;
B、烯合金是一种混合物,故B错误;
C、石墨烯与铝合金,研制出一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烯合金,依然具有金属的性质,所以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故C正确;
D、烯合金中有石墨烯,石墨烯是碳的单质,具有可燃性,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是一道信息题,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碳的化学性质、合金的特性,并能结合题意正确提取信息解答问题.
14.(2分)(2014•常德)下列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B、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正确.
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6,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5.(2分)(2014•常德)工业冶炼金属锰的原理是3MnO2+4Al 3Mn+2Al2O3,该反应属于( )
A. 置换反应 B. 化合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考点: 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解答: 解:由方程式:3MnO2+4Al 3Mn+2Al2O3可知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A.
点评: 抓住四种反应的特点,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数“多变一”还是“一变多”对所发生的反应进行类型判断.
16.(2分)(2014•常德)下列调味品加入适量水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食盐 B. 蔗糖 C. 菜籽油 D. 味精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食盐、蔗糖、味精等物质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菜籽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 解:A、食盐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既能和水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蔗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既能和水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C、菜籽油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既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D、味精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既能和水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7.(2分)(2014•常德)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如图曲线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 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 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
解答: 解:A、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随着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进行,溶液的酸性减弱,pH升高,当稀盐酸和氯化铜都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显碱性,pH大于7,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B、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时,溶液质量增加,当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时,溶液质量减小,当氯化铜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质量增大,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C、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开始不产生沉淀,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D、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开始不产生沉淀,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产生沉淀,当氯化铜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沉淀,该选项描述正确.
故选:D.
点评: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18.(2分)(2014•常德)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 石油 B. 煤 C. 天然气 D. 酒精
考点: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可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沉积矿产,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
解答: 解:A、石油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B、煤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C、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D、酒精可用粮食来制取,属于可再生能源,不属于化石燃料,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化石燃料的知识,了解化石燃料的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9.(2分)(2014•常德)实验室可用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8X+5Cl2↑,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 H2O B. H2O2 C. HClO D. O2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 解:由2KMnO4+16HCl(浓)═2KCl+2MnCl2+8X+5Cl2↑可知,
反应前钾原子是2个,反应后是2个;
反应前锰原子是2个,反应后是2个;
反应前氧原子是8个,反应后应该是8个,包含在8X中;
反应前氢原子是16个,反应后应该是16个,包含在8X中;
反应前氯原子是16个,反应后是16个;
由分析可知,每个X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是水,水的化学式是H2O.
故选:A.
点评: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0.(2分)(2014•常德)生产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塑料玩具 B. 木制桌椅 C. 玻璃酒杯 D. 黄金戒指
考点: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 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塑料玩具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B、木制桌椅是用木材制成的,木材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C、玻璃酒杯是用玻璃制成的,玻璃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D、黄金戒指是用黄金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1.(2分)(2014•常德)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的物质是( )
A. 生石灰 B. 硫粉 C. 浓盐酸 D. 碳酸氢铵
考点: 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根据各物质久置于敞口的容器中,从质量变化的原因来考虑,要结合酸的一些物理性质考虑本题.
解答: 解:A、氧化钙露置在空气中吸水并与二氧化碳反应导致其质量增加,故正确;
B、硫粉性质较稳定,质量基本不变,故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质质量减少,溶液质量也减少,故错误;
D、碳酸氢铵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质量减少,故错误.
故选:A.
点评: 此题是一道物质变化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对选项中的物质在空气中的变化以及反应的实质的了解,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22.(2分)(2014•常德)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内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克) 17 64 2 0
反应后的质量(克) m 0 46 3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m=1 B. 反应生成的C与D 的质量比为11:9
C. 该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D. 该反应可表示为:A+B→C+D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反应后B的质量减少了64g,是反应物;
反应后C的质量增加了44g,是生成物;
反应后D的质量增加了36g,是生成物;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44g+36g﹣64g=16g.
解答: 解:A、m=17﹣16=1,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生成的C与D的质量比为:44g:36g=11:9,该选项说法正确;
C、虽然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但是不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所属类别,因此该反应不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可表示为:A+B→C+D,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二、填空题(每空1分,本题共27分)
23.(6分)(2014•常德)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空
①甲醇 ②纤维素 ③肥皂水 ④大理石 ⑤钛合金 ⑥硝酸铵
(1)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 ④ ;
(2)可区分软水和硬水的是 ③ ;
(3)误食工业酒精使人中毒,是因为含有 ① ;
(4)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可制造人造骨的是 ⑤ ;
(5)农业生产上用作氮肥的是 ⑥ ;
(6)属于糖类物质但人体不能消化吸收而牛、马等动物可消化吸收的是 ② .
考点: 常用盐的用途;硬水与软水;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
解答: 解:(1)大理石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故填:④;
(2)肥皂水可区分软水和硬水,其中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故填:③;
(3)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甲醇有毒,所以误食工业酒精使人中毒;故填:①;
(4)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可制造人造骨;故填:⑤;
(5)硝酸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填:⑥;
(6)纤维素属于糖类物质但人体不能消化吸收而牛、马等动物可消化吸收.故填:②.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4.(4分)(2014•常德)如图表示一瓶硫酸锌溶液,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写出溶质硫酸锌中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 Zn ;
(2)写出硫酸锌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的符号 SO42﹣ ;
(3)标出溶剂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 2O ;
(4)写出如图标签的横线上硫酸锌的化学式 ZnSO4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1)硫酸锌中金属元素为锌元素,其元素符号为:Zn;
(2)硫酸锌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为硫酸根离子;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因此硫酸锌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表示为:SO42﹣;
(3)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溶剂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2O;
(4)硫酸锌是由显+2价的锌元素和显﹣2价的硫酸根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ZnSO4.
故答案为:(1)Zn;(2)SO42﹣;(3) 2O;(4)ZnSO4.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5.(5分)(2014•常德)A、B是不含结晶水的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是 B (填字母序号);
(2)温度为 t1℃ (填“t1℃”或“t2℃”)时,A、B溶解度相等;
(3)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A的质量分数为 16.7% (精确至0.1%);
(4)t1℃时,用固体A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A溶液的步骤是:计算、 称量 、量取、 溶解 、转移装瓶等操作.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2)溶解度曲线的交点 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4)据配制溶液的步骤解答.
解答: 解:(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是B;
(2)温度为t1℃时,A、B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3)t2℃时,A的溶解度是20g,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可知:饱和溶液中溶质A的质量分数为 ×100%≈16.7%;
(4)t1℃时,用固体A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A溶液的步骤是:计算需要的A和水的质量,然后称量固体的质量,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在烧杯中溶解,然后装瓶贴签;
故答案为:(1)B;(2)t1℃;(3)16.7%;(4)称量;溶解.
点评: 本题考查知识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溶液的步骤、溶解度曲线的相关知识等即可顺利解答.
26.(6分)(2014•常德)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共有 7 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 周期 ,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2)画出13号元素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 失去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第12号元素镁与第17号元素氯组成的化合物是 MgCl2 (填化学式),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 离子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根据周期和族的分布知识来回答,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七个周期,十六个族.
(2)根据13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作出结构示意图.根据最外层的电子数目的特点分析元素的性质.
(3)依据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判断该元素的化合价数值,据此可写相关的化学式.
解答: 解:(1)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个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故填:7;周期;
(2)13号元素为铝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13,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最外层电子数是3,小于4个,在反应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故填: ;失去;
(3)12号镁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化合价+2价;17号元素为氯,故化合价为﹣1价,故镁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镁离子和氯离子;故填:MgCl2;离子.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灵活应用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解答有关问题的能力.
27.(6分)(2014•常德)常温下M、N、P、Q是四种常见的无色气体,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已省略,X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M O2 ; N CO2 ;
P CO ;Q H2 ;
(2)CH4与M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 CO2+2H2O ;该反应属于 放热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 根据常温下M、N、P、Q是四种常见的无色气体,甲烷和M反应会生成X、N,X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是水,所以N是二氧化碳,M就是氧气,氧化铜和Q反应生成水,所以Q是氢气,氧化铜和P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P是一氧化碳,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解答: 解:(1)常温下M、N、P、Q是四种常见的无色气体,甲烷和M反应会生成X、N,X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是水,所以N是二氧化碳,M就是氧气,氧化铜和Q反应生成水,所以Q是氢气,氧化铜和P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P是一氧化碳,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铜和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水和铜,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推出的物质均满足题意,推导合理,所以M是O2,N是CO2,P是CO,Q是H2;
(2)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
故答案为:(1)O2,CO2,CO,H2;
(2)CH4+2O2 CO2+2H2O,放热.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简答题(每小题3分,本题共6分)
28.(3分)(2014•常德)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活性炭具有除去冰箱内异味的原因是 具有吸附性 ;
(2)用扇子扇蜡烛火焰会立即熄灭的原因是 降低温度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
(3)区分醋酸溶液与纯碱溶液的方法(任写一种) 加入酚酞试液,无变化的是醋酸,变红的是纯碱 .
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碱、盐的鉴别;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生活.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纯碱是碳酸钠,呈碱性,醋酸呈酸性,据此解答.
解答: 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可以除去冰箱内异味,故填:具有吸附性;
(2)用扇子扇蜡烛火焰,空气流动会降低温度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故而会熄灭,故填:降低温度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3)醋酸呈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纯碱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可以使用酚酞试液鉴别醋酸和纯碱,故填:加入酚酞试液,无变化的是醋酸,变红的是纯碱.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9.(3分)(2014•常德)201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向污染宣战”,我国出台的“最严环保法”更显示了铁拳整治环境污染的坚强决心.请简述水体污染的三类主要来源及相应防治措施.
考点: 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水体污染的途径分析,污染途径有:工厂污水的排放、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对水源的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等.
解答: 解:水污染主要来自工厂污水的排放、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对水源的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等.所以我们要对工厂和城市污水要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做到达标排放,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等.
故答案为:水污染主要来源是工厂污水的排放、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对水源的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对工厂和城市污水要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做到达标排放,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等.
点评: 当今社会,水污染已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工业、农业、人类生活都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本题共18分)
30.(6分)(2014•常德)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A的仪器名称是 酒精灯 ;
(2)B可收集的一种气体是 O2 (写化学式);
(3)用C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 K2MnO4+MnO2+O2↑ ;
(4)D所示的蒸发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
(5)E表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图中实验操作可能会导致的后果是 集气瓶底炸裂 ;
(6)F表示称量固体氢氧化钠的质量,出现的错误是 氢氧化钠和砝码位置放反了 .
考点: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称量器-托盘天平;蒸发与蒸馏操作;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制取装置.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 (1)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名称;
(2)根据B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分析;
(3)根据C装置属于加热装置分析解答;
(4)根据蒸发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分析,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5)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
(6)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 解:(1)图中A是常做热源的酒精灯;
(2)B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可收集氧气、二氧化碳等;
(3)C装置属于加热装置,可用于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MnO2+O2↑;
(4)蒸发实验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5)做铁丝燃烧实验时应在集气瓶底部放一些水或沙子,防止加热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引起集气瓶底炸裂;
(6)托盘天平的使用时,应 将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而图中氢氧化钠和砝码位置放反了.
故答案为:(1)酒精灯;
(2)O2;
(3)2KMnO4 K2MnO4+MnO2+O2↑;
(4)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5)集气瓶底炸裂;
(6)氢氧化钠和砝码位置放反了.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知识点较多,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结论、蒸发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铁丝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以及托盘天平的使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1.(12分)(2014•常德)一种名为“污渍爆炸盐”的洗涤产品能高效去除衣物上的顽固污渍,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产品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相对分子质量为122),它是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碳酸盐和一种强氧化性的物质,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洗涤助剂之一.
【实验探究一】
过碳酸钠的化学组成为探究过碳酸钠的化学组成,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请按要求完成表格内容: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步结论(或解释)
① 向盛有过碳酸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 固体溶解
让过碳酸钠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
② 向序号①的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末 有大量气泡产生
③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试管口 木条复燃 序号②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过碳酸钠溶于水能生成 H2O2
(填化学式).
④ 取序号 ③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Cl2═CaCO3↓+2NaCl .
实验
小结 过碳酸钠的化学式是 Na2CO4 ;
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4+H2O=Na2CO3+H2O2 .
【实验探究二】
:过碳酸钠含量测定老师给同学们一份含碳酸钠杂质的过碳酸钠样品(不含其它杂质 ),要求设计方案测定该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同学们经讨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装置B盛装氢氧化钠溶液、C盛装澄清石灰水、D盛装浓硫酸,E、F均装入干燥的碱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1)首先关闭活塞K、K2,打开活塞K1、K3、K4,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排出锥形瓶中的空气,此时装置B的作用是 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E装置 ;
(2)依次关闭活塞K1、K3、K4,打开活塞K2、K,此时锥形瓶中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二氧化碳和氧气 ,E中装入碱石灰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碳 ,反应完全后关闭活塞K,再次打开活塞K1通 入氮气的作用是 将装置中的气体排出,被E装置吸收 ;
(3)同学们根据E装置在测定前后的质量差计算出了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装置F的作用是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E装置被吸收 ,如不连接装置F,测定的过碳酸钠含量会 偏高 (填“偏高”或“偏低”).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检验和验满;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实验探究一】
①过碳酸钠溶于水时,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③过氧化氢遇二氧化锰能分解生成氧气,所以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
④碳酸钠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条件书写方程式;
实验小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的规律书写化学方程式.
【实验探究二】
(1)根据氢氧化钠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分析;(2)根据过碳酸钠溶于水时,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及碱石灰的成分和作用分析.
(3)E、F均装入干燥的碱石灰,F装置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成分进入E装置被吸收.
解答:
【实验探究一】
①向盛有过碳酸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目的是让过碳酸钠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③根据题给条件可知,过碳酸钠溶于水时,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向序号①的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末,产生了大量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进一步说明了含有过氧化氢溶液;
④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实验小结:由于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说明过碳酸钠中含氧量比碳酸钠高,并且过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所以过碳酸钠应为Na2CO4;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4+H 2O=Na2CO3+H2O2;
【实验探究二】
(1)氢氧化钠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E装置;(2)过碳酸钠溶于水时,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当气体通过浓硫酸时被干燥,通入E中装入碱石灰吸收其中的二氧化碳;实验完毕后通入氮气的目的是将装置中的气体排出,被E装置吸收;
(3)F装入干燥的碱石灰,F装置可以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E装置被吸收,这样E装置在测定前后的质量差值偏大,计算出了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偏高.
故答案为:
【实验探究一】
①让过碳酸钠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③氧气;H2O2
④Na2CO3+CaCl2═CaCO3↓+2NaCl
小结Na2CO4;Na2CO4+H2O=Na2CO3+H2O2;
【实验探究二】
(1)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E装置;(2)二氧化碳和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将装置中的气体排出,被E装置吸收;
(3)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E装置被吸收;偏高.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实验分析能力,难度较大,记住氧气的检验方法,掌握过氧化氢和碳酸钠的性质,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对物质加以验证,其中检验碳酸盐常用的方法是用稀盐酸和氯化钙等. 五、计算题(本题共5分)
32.(2分)(2014•常德)2014年4月,清华大学化工系的学生积极捍卫百度百科词条﹣﹣“对二甲苯(简称:PX)”的科学解释行动,成为一道坚守真理的亮丽风景.对二甲苯(化学式:C8H10)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属于低毒化合物.试计算:
(1)对二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 106 ;
(2)对二甲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考点: 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对二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1×10=106.
(2)对二甲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90.6%.
故答案为:(1)106;(2)90.6%.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3分)(2014•常德)向盛有碳酸钙粉末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共收集到4.4g二氧化碳气体,试计算反应消耗的碳酸钙的质量.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4.4g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消耗的碳酸钙的质量.
解答: 解:设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则: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x 4.4g
x=10g
答案:反应消耗的碳酸钙的质量10g.
点评: 本题是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已知生成物求反应物,需要熟悉比例式的列法,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以上就是贵州中考考前必做试题4的内容,想要报考2020年中考的备考生请仔细阅读考试通知。更多资讯请及时关注考必过网站,最新消息小编会第一时间发布,助力大家考试,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