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影视后期制作就是对拍摄完的影片或者软件制作的动画,做后期的处理,使其形成完整的影片,包括加特效,加文字,并且为影片制作声音等,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拍摄纪录片,这些前期工作要做好的内容,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下吧!
纪录片的拍摄周期一般比较长,有些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跟踪拍摄,才能拍出思想内涵和故事高潮。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有些情节不能按自己的思路去发展。而纪录片最有价值的就是以真实的画面还原生活的本源,让观众看到那些无法复制的人物和事物的原貌。所以,要想拍摄好一部纪录片,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今天,梦笔生辉就与您一起来分享拍摄纪录片的这些前期工作。
影视记录
《舌尖上的中国》剧照
第一、抓住纪录片主题的灵魂
这是拍摄纪录片之前要事先知晓的,如果我们连主题是什么都没有抓住,就盲目拍摄,会浪费大量的资源,耗时耗材,得不偿失。所以,我们在发现纪录片主题的时候,就要深挖主题的灵魂所在,找到它的社会价值、思想价值、人文价值、历史价值等,以及民族特色或地域特征等。这些都是纪录片的灵魂所在。比如,获2013年凤凰视频纪录片大奖最佳纪录长片奖《犴达罕》,导演顾桃就是通过与鄂温克族人的相处,发现了他们的民族特征,通过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传统捕猎习俗,描述了鄂温克族人豪迈而又无拘无束的性格特征。
鄂温克族人擅长驯鹿
第二、拍摄之前要查阅相关资料
拍摄纪录片最讲究的就是真实性,还原一个地域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以及相关的祭祀活动,一定要先了解它的历史背景,找到相关的背景资料,熟悉掌握一些关键的场景和画面的再现,如何捕捉好这些内容。情景再现不是不能在纪录片中使用,而是怎样去使用的问题。如果偏离了社会背景,脱离了地域特征,那么这种情景再现就显得苍白无力。比如,我拍摄的原生态长纪录片《江上渔者》,曾在2013年广西民族影像展活动中获得展播。这部片子,记录了邕江上两个从小以捕鱼为生的老渔民,用板罾捕鱼的生活故事,这是即将消失的一种捕鱼道具,很有特色。所以我当时就查阅了相关捕鱼历史资料,发现板罾捕鱼的历史很久远。
纪录片《江上渔者》剧照
板罾捕鱼画面
第三、草拟一篇纪录片拍摄方案
这是为了指导我们拍摄纪录片的思路和工作流程。打仗有作战方案,工作开展有工作方案,拍摄纪录片也一样,要有拍摄方案。一部好的纪录片不仅有详细的拍摄方案,还有大概的影视脚本。这主要是方便日后拍摄和制作的时候,从全局去统筹影片的素材和剪辑所需画面。纪录片和电影最大的区别就是故事情节的虚构和纪实的问题。电影可以虚构情节和剧中人物,而纪录片不能虚构人物。比如《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讲述的都是一个地方的美食佳肴,是实实在在呈现在人们生活中,看得见,吃得上的美食。所以,要拍摄纪录片,先从哪里拍起,重点突出什么内容,用哪一种情景去衬托主题,这都是事先要策划好方案,才好开机拍摄。
舌尖上的中国剧照
第四、要深入生活体验拍摄主题
很多纪录片的导演和制片人都能做到这一点。这也是拍摄好纪录片之前的最真实体验。比如,顾桃为了拍摄纪录片《犴达罕》,他就曾深入鄂温克族人的聚居地,与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围猎,一起喝酒聊天,体验他们真实的生活场景,挖掘有价值的影片纪录经典。比如,纪录片《潘文石——野性的呼呼》,描述了北京大学生物学教授潘文石先生,常年在广西崇左的白头叶猴聚居地观察体验白头叶猴的生活习性和族群特征。导演拍摄这部片的时候,与潘文石教授一起居住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才慢慢用镜头语言记录了一个生物学教授与一群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的点点滴滴。
摄影爱好者在拍摄白头叶猴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剧照
以上就是考必过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拍摄纪录片,这些前期工作要做好的相关信息,如果你还有更多关于影视后期的相关问题,那么请持续关注考必过影视与剪辑频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