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那么你知道如何写出一份优秀的教案吗?考必过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囚绿记》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囚绿记》优秀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如下:
人教版高中语文《囚绿记》教学设计怎么写?下面由考必过小编为您整理的“《囚绿记》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囚绿记》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思路】
《囚绿记》是新课程必修2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散文,教授这篇课文是以把握作者情感脉络为“经”线,以探究文章主旨为“纬”线,在经纬线索中体会散文的魅力,培养学生开放性的思维。
【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把握作者情感脉络,进而分析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来把握作者情感脉络。
通过点拨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学生开放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 分析文章主旨,并引导学生分析它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具、实验情况 多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前导入
1、引用顾城的《一代人》。
2、调动学生想象题目“囚绿”的含义。一、课前准备
1、想象题目“囚绿”的含义,为课文学习做准备。 引用《一代人》创设美的情境,引起学生学习探究本文的兴趣。
二﹑阅读课文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找出有关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
学生勾画出有关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课文大致意思。
三﹑合作探究
1、学生探究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重点研习课文第五至七段,并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绿”的情感变化,重点研习课文第八至十二段,并朗读体会。
(教师点拨学生分析具体语句,并指导学生的朗读。)
(展示课件。)
四﹑合作探究
1、明确:作者喜欢绿是因为绿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绿色宝贵啊!
示例:“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焦急的盼等着绿的心情,而绿对作者来说犹如涸辙里的鱼期盼雨水一样,是一种生命、希望。
(学生朗读,体会那样一种焦急盼望的心情。由一人读进而全班齐读。)
2、明确:因为喜爱绿所以想要“囚绿”,但“囚绿”带来的并不是欢喜,而是恼怒。
示例:“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这些语句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内心的矛盾痛苦,“损害了我的自尊心”说明这绿的执著深深刺伤了作者,他的满腔热情化为泡影,所以喜欢变成了恼怒。
(学生朗读,学生互评。) 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尊重个性阅读。
重视指导学生朗读,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通过朗读品味散文艺术之美,全体师生共同分享其中韵味。
五、扩展延伸
通过分析囚绿的过程,进而探究其中包含的现实意义。
学生谈启发。
示例:常春藤的执著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不要放弃。
作者“囚绿”并没有带来快乐,一时的自私并不能带来长久的愉悦。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开放性的思维能力。
六、主旨探究
联系背景,作者想要通过“囚绿”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重点研习文章最后两段。
(教师点拨学生分析重点语句,并指导学生的朗读。)
(课件展示。)
六、主旨探究
明确:文中提示性语句是“卢沟桥事件发生了”,因此本文写作的大背景是在中华民族存亡的危机关头。“囚绿”之“绿”其实寓意深刻,它象征了不屈服于黑暗,渴望自由、阳光的中国人。
(学生朗读最后两段。) 在扩展延伸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文章的主旨。
七、总结全文
通过这样的思路告诉同学们,同一个人面对同一篇文章,放在不同的背景中可以有不同的启示。背景知识对于我们把握文章主旨是很重要的。
站在21世纪的我们从《囚绿记》中又收获了新的启示,这也是文章生命力所在。而70年前处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囚绿记》既是血泪之作,又是前行的动力所在,这是陆蠡留给后人的财富。
《囚绿记》教学设计2
1教学目标
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及主旨。
2、理解咏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品味本文含蓄优美的语言。
3、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了解本文的构思,体会它结构精巧、变化多姿的特点。
4、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义和表现手法,感受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学习作者面对困境勇于追求光明和自由的精神。
2学情分析
使学生了解囚绿记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对绿的倾慕及眷恋
3重点难点
1、了解本文的构思,体会其精巧,多姿的特点
2、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义及表现手法,感受语言的含蓄优美的特点
4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1【导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这种盆景植物的名称吗?(常春藤)这是老师喜欢的一种植物,老师喜欢它
的原因有两点,我先说第一个原因,那就是它的颜色——绿色。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
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之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喜爱绿
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写的一篇散文《囚绿记》。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绿”本指绿色,
文中实际指窗外长着的常春藤。“囚绿”就是把常春藤“囚禁”起来,“囚禁”是缘于对绿的热爱和渴盼。“囚”又使作者认识到常春藤的品格,从而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2、作者陆蠡(1908一1942),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泉。陆蠡是他的笔名。浙江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人。资质聪颖,童年即通时文,有“神童”之称。1922年跨越初中,考入之江大学附属高中部,初露文学创作的才华。1924年升入之江大学机械系。
1927年,转国立劳动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二年后毕业。1931年秋,陆蠢与发人吴朗西等南下福建,任泉州平民中学理化教员,课余从事创作和翻译。第一本散文集《海星》的大部分文章,就是在这时写的。1938年3月,他的第二本散文集《竹刀》(曾名《溪名集》)出版,编入《文学丛刊》第五集。1940
年8月,又出版了第三本散文集《囚绿记》,列为《文学丛刊》第六集。三个集子的共同特色,是凝炼、质朴,蕴藉而秀美。陆蠡也写过许多短篇小说,给人的感觉总是“渴望着更有生命、更有力量、更有
希望和鼓舞”。曾翻译屠格涅夫的《罗亭》,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拉马丁的《希腊神话》。
3、凭藉北平临时寓所,窗外常春藤带入室内的一片绿影,作者敏感地发现了“生的欢喜”,也发现它总是朝着窗外沿伸,尽管枝干是被“幽囚”的、浙渐失去青春之色的绿条,还是不屈地面向阳光之神生存。那时,是在芦沟桥事件之后,它隐喻着“永不屈服于黑暗”的民族的热望,“也让我们窥见了他那渴望阳光、渴望生命、渴望欢乐的灵魂。”这篇散文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4、学习生字:略.
5、理解生词。
6、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共14段,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1-7),赏绿。作者用浓墨抒写了对青藤的喜爱之情。
第二层(8-11),囚绿。作者着意表现他囚绿的固执和青藤的不甘被囚的执著。
第三层(12-13),释绿。这一部分中“卢沟桥事变发生了”是精彩的一笔,这一句点明了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使故事具有了鲜明的现实感和深刻的思想性,如烛炬点亮全篇,突出文章的主题。
第四层(14),思绿。在遥远的南方,作者思念着他的圆窗和他的绿友,含蓄地表达了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
四、教师小结:
这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文字。作者在这篇散文中讲述了他孤旅生涯中的一个令人心动的故事,借窗前的一株常青藤,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陆蠢是一位坚贞的爱国者。1937年8月,吴朗西、巴金分别去重庆、广州筹建分社,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便由陆蠡负责。几年中,在敌机轰炸中出版的书籍竟达数百种,还有十几种丛书。期刊《少年读物》因有抗日内容被强令停刊,他又先后主编了《少年读物小丛书》和《少年科学》。1942年4月,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陆蠢不顾胞妹的劝阻,亲自去巡捕房交涉,便遭关押。后被解到汪伪政府所在的南京审讯,敌宪问:“你赞成南京政府吗?”陆蠢说:“不赞成!”敌人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依然是:“绝不可能!”7
月21日临刑时,年仅34岁。
二、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因为他爱绿)
2、他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
教师归纳板书:恋绿——囚绿——释绿——思绿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1到7自然段。
2、“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独句成段,用语平实,含而不露。巧设悬念,激起层层涟漪——到底是一件什么事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3、文章题目是“囚绿记”,为什么不直接写“绿”,而先写公寓?
明确:作者落笔不急于写“绿”,而是先介绍公寓的空间、格局,“高广不过一丈”“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突出了寓所的简陋,为下文写“绿”蓄势。
4、学生速读课文。指名学生找出表现作者爱绿感情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绿色是多宝贵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这两句快意淋漓的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绿色的不同寻常的理解和深深的爱意。
(2)、“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辄的鱼盼等着雨水!”——用恰当的比喻写出“我”对“绿”的一往情深,一片痴迷。
(3)、“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悟。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这句话主要表现“我”与“绿”心灵相通。这里主要是表达作者对“绿”的热爱,对安宁、平和的追求。
(4)、“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这一段用细腻的笔触、特写的镜头、饱满的激情、主观的感受,描绘“我”对常春藤生长状态的守望。至此,“我”对“绿”的酷爱达到了高潮,为下文的“囚绿”作了铺垫。
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课文(8到·11)段。
2、“我”“囚绿”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我”“囚绿”的原因是“我”为了让绿色与自己“更接近”“更亲密”。“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比喻猗郁的年华”,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牵进”一词既写出了常春藤的形态特点,又写出了“我”对“绿”的喜爱和占有欲。“装饰”一词用得新巧奇特,作者不仅要用常春藤弥补物质生活的匮乏,还要用它填补精神生活的空虚。在作者心中,“绿”是爱、幸福和青春年华的象征,表达了“我”对绿色的一种迫切的渴求。
3、文中插入“我”对从前住的乡下小屋里的芽苗、蕈菌不忍拔除的事情有什么作用?
明确:凸显“我”对“绿”的执着的喜爱,对“绿的持之以恒的追求。这是对情感的追述。
4、对作者“囚绿”这个行为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作者那份对绿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但是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自私之举,是对绿的施暴之举,是对生命的一种遏制、一种摧残。
5、对被囚的“绿友”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你有什么启示?
明确:常春藤的不屈不挠;生命不可侵犯;万物各得其所,人为不可干扰;如果真的喜欢这个事物,那就给他(它)自由,让他在自然中求生存„„
五、教师小结:
被囚禁的常春藤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我渐渐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本性善良的作者对这绿色既怨恨又爱怜、欲开释又难舍,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心酸的事情啊。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文章以对“绿”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按“赏绿——囚绿——释绿——思绿”的发展过程来安排文章结构,形成作品特有的节奏。
“赏绿”部分用大量篇幅极言对绿之爱,为“囚绿”作铺垫;接着用繁笔写“囚绿”之执著,“释绿”部分是文章主题所在。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读课文。
2、“卢沟桥事件发生了”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点明了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使故事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深刻的思想性,如烛炬点亮全篇,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3、由作者“释绿”的时间和地点,你联想到什么?
明确:穿插介绍陆蠡有关事迹:1935年作者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小海沦陷后,他留沪主持该社工作。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说,被捕,刑审数月,受尽酷刑,英勇不屈,被日寇秘密杀害。
“释绿”这部分是文章的主题所在,在这里,作者从“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那种顽强抗争的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中仿佛也照见了自己的性格和命运。作者后来“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珍重地开释”表明了他发自内心深处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
三、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1、齐读课文14段。
2、这一段文字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与开头呼应。“我怀念我的圆窗和绿又”运用拟人修辞,表达对“绿友”的思念,
含蓄地表达了对日寇铁骑下同胞的惦念和牵挂。
四、合作探究:
1、“我”喜欢绿色,也囚住了绿,为什么最后“我”又让“绿囚”恢复了自由?
明确:最后“我”又让“绿囚”恢复了自由的原因;①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我不得不离开这里,提前释放了“绿囚”。②“绿囚”“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是作者发自内心深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所以“我”又让“绿囚”恢复了自由。
2、课文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文中交代的历史背景说一说。
明确:课文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抒发了作者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因为本文写作背景是“卢沟桥事件发生了”,这一句使故事具有了鲜明的现实感和深刻的思想性。之后,作者回到了上海。他在上海孤岛坚守进步文化阵地,继续救亡宣传,那么这个时期作者就似这被囚的常春藤,所以本文抒发了作者不屈用于黑暗和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五、品味语言:
1、“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我”把绿色拖进“我”的房间,它伸展得更长,长得更快,它的顽强、执著,生命力旺盛,让“我”看到了“生的欢喜”,也隐含了“我”对自由、光明的向往。故此,它又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2、“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表面上写自己离开北平后还一直挂念曾被自己幽囚的绿色,极写了对绿色的思念,其实该句还含蓄地表达了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和牵挂。
3、“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开释”用“珍重”一词来修饰,表现了作者发自内心深处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在这里,那一绺青藤仿佛得了灵性,它那顽强抗争的性格,它那永向光明的执著,仿佛作者也从中照见了自己的性格和命运。
六、教师小结:
常春藤那“永远向着阳光”“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告诉我们:要敢于挑战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要有战胜这些困难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理想的目标,到达成功的彼岸。
七、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三。
八、板书设计:
2、囚绿记
赏绿(喜悦)——囚绿(爱怜)——释绿(祝福)——思绿(牵挂)
————追求自由和光明。
以上就是《囚绿记》优秀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大家学会了吗?尽管各个学科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学形式和手段也不尽相同,但在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宗旨上是一致的,对教案的要求也是有共性的。学会其中的共性相信会对大家有极大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