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那么你知道如何写散文吗?考必过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傅彪之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傅彪之死的详细内容如下:
没有傅彪的中国影视业,就如同没有了乔丹和罗德曼的nba。
影视是文化的一个缩影,不知道中国有几个傅彪,如果想优秀一点都必须早死的话,那么,我赞同都不要死,都不要变成傅彪,也不要那么优秀,文化的衰败不是死掉几个傅彪能改变现状的。可惜,现实中这样的悲剧太多,想做一个非常出色的专业人士和出众的人,似乎最终就要放弃对文化艺术的执著或者丧失人性或者付出生命。
傅彪死了,陈逸飞死了,陈丹青关门辞职了,巴金也走了。
傅彪是演员,作为文艺界的人,他算是有作为的,他主演了《梦开始的地方》、《贻笑大方》、《青衣》等经典的影视作品。据说他为人厚道,经常不肯薄了朋友的面子,过于奔波,伤了身体,结果病逝而去。
以傅彪的功底他本来还可以有很大的作为的,他本来可以做到如赵丹那样的艺术家,演啥像啥。赵丹因为文革遭受迫害,艺术生命停滞了,生命也浪费了,他本来可以成为世界级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的,甚至拿奥斯卡奖也不足以为奇的,可是,可惜赵丹的命太苦了。
陈逸飞死了,他是中国目前在世界上最有价值和名气的画家,他在国内接受基础教育,然后毅然出国深造。至今保持着中国画家在欧美画廊的单幅作品拍卖的最高的价钱。他想扩展自己的事业,用他的艺术的眼光,涉足服装设计和美学的教育,还把自己内心的蓝图和想象用影视来表达。他追求心中的纯净的美丽,他率真、固执。他为了他的艺术担负了过于沉重的现实负担,他倒在了电影拍摄现场。
陈丹青教授是中国著名的油画家,80年代初,他的油画作品《西藏组画》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陈逸飞一样,在大学毕业后不久去了美国,在那里创了一番事业,有了自己的画廊。可是,他觉得自己的艺术生命只能在中国才能延续,就回来做了清华大学艺术学院的教授、研究生导师。逐渐他它感觉到他对绘画艺术的的认识和教学的构思被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招生考试制度给打碎了。他不想改变自己的艺术追求观念,他不可以降低对绘画艺术专业要求,他希望中国能培养出来真正的绘画艺术大师。于是他不能降格以求、委曲求全,干脆决定不招收研究生,并且辞去研究生导师的的职务。陈丹青艺术生命的延续收到了困境,但是,幸运的是他还活着,希望他保重,艺术的火种就还在燃烧。
巴金死了。五四时代最后一个中国文学巨匠走了。应该说,49年以后,他就没有再写什么东西了,一直处于被改造和批判以及病痛和情感的煎熬的境地。一个文学家生命的后40年应该是黄金收获的时期,可惜巴金人生的后40年里,却在文学艺术的顶峰面前显得无力也无奈。从他的《随想录》中知道,在这40年里,巴金老人收获的只有冤屈、迷茫、耻辱、悔恨、自责、反思和愤怒。
有人说,巴金的离去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没有文学大师的时代,不知道这样说是不是准确。但是可以肯定是,像胡风、沈从文、老舍、钱钟书、冰心、巴金等为代表的这样一批有着深厚中华传统文学根基并影响广泛的文学大家从此就消失了。他们的灵魂积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他们带着遗憾离去了,他们的作品和思想还会继续影响着后人,他们是中国近代文学思想的根基,深深埋藏在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中华大地里,他们对文学艺术追求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最最宝贵的东西。他们不会真的消失,中华民族不能缺少他们,因为没有传统文化根基的文化和艺术,或者是没有根植于民族文化艺术土壤的任何文化艺术都只会是昙花一现的枯枝败叶。没有足够民族文化积累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大家的。
中国还没有像印度泰戈尔和日本黑则明那样闻名世界的文化艺术大师。不是中国的文化艺术家们不会追求,不去追求,而是他们探索和追求文化艺术真谛的道路从来就显得异常艰辛和痛苦,一代代风流竟折腰。中国不缺乏文化艺术的土壤,可以总是有一些内外的铁蹄和强盗来摧残和践踏这块本来创造过世界文明的沃土。(作者:民国长衫)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以上就是傅彪之死的详细内容,你是否感受到散文的魅力?一大特色是语言美。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