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那么你知道如何写散文吗?考必过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无语,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无语的详细内容如下:
当我知道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出家以及过世的消息的时候,我在网上寻找着这位绝代佳人的很多消息。我不知道我可以如何形容我的内心世界,记得很早在中学语文课上的时候老师播放了红楼梦片段,有黛玉的镜头,我都不懂,看不出美来。我之前很多年了不能静下心来好好了解认识这部中华民族的旷世杰作。直到自己到了加拿大,我感到自己心理状态太差的时候红楼梦帮助了我,如此美丽的故事温暖了我,让我丢开了那些学习中的理论和对政治界历史界的各种声音的关注。我平静的感受着大观园里这些姑娘们的故事。在如此多情细腻的沐浴中,我再次感受到了那样的纯洁与执著,嫉恶如仇并向往美好生活。曾几何时,我的内心世界里也是那样的。
20年前一群年轻人完美无暇地演绎了巨著并将她搬上了荧幕,是那样一群纯洁的青年人,在一个美好的朝气蓬勃的年代。他们一定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许也超越了友谊。无论他们走到哪里,生活如何的繁重不堪,他们都肯定能更加清晰地记得大观园里的故事。就想也许我们每个人也都有往事中根本无法割舍的回忆,和一些永远不能再次拼凑起的细节,我们想重温,却等不到朋友们再次地相聚。有些人太忙了,有些人都忘了,有些人觉得以后机会还多的是。也许都不能意识到有人就会这么突然的不辞而别。
大观园被抄了以后,我们连叹息都来不及,死的死,散的散,一切都那么干脆,无奈地哭泣干净了倒真好。在悲剧中我们也许都愿意翻书重读前面的故事,怎么读,故事都不能倒流,怎么读,都根本无法安慰我们自己。电视剧中,黛玉的美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黛玉的悲,更无法抹去。
陈晓旭安静地离开了我们,我几乎不能体会她这样选择结局的愿望,但确信她选择了注定就是她的方式,最完美,最高华。她的一生也许有很多的成功,但我们都记得她就是从我们民族文学中的活生生走出来的林妹妹。她把自己献给了林黛玉,塑造了她自己的一个曼妙华丽的人生,一个凄美多姿的性格。我们总在选择着自己人生目标时让自己变的胆小,也都在被别的力量改变,比如是这个世界的庸俗和价值观,结果我们变得谁都不是,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应该如何奉献。按着同一个节拍的自我要求,同一个调子的幽默和同一低线,成为了所谓的自己,也都影响到身边的人,于是大家都很有了默契,很关心别人其实也都互不打扰不到。我总扪心自问还是不是自己常激励自己要成为的那个人,因为我连愤怒变得根本无力。
记得一段时间前,和自己的一位非常老的老朋友探讨了艺术的目的。我们觉得艺术要做到安抚人心,如果自己都安抚不了,那我们怎么做艺术家呢。在这里,安抚是个有意思的词。可以是平静自己,也可以是为自己躁动地没有目标或虚弱没有勇气的心找到方向。我们知道艺术的伟大可以让一个懦夫冲上战场,也可以让一个浪人变成慈父,我们何曾注意过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爱与美都可以让艺术家来拣回来,我们不曾去探索的美也可以通过艺术家来为我们浓缩与铺展。要成为一个艺术家,要能全心全情的投入进去,就一定能有成就。新的红楼选秀大张旗鼓地进行,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很多人争论可不可能超过经典,很多人争论该不该让文化成为产业。我觉得呢这两种声音都比较无聊甚至都比较下流。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我们能不能够用心再表达一次红楼梦,尊重原著的艺术水准,让艺术再放光彩。红楼梦不同于其他,让人感到悲哀的是这一次参加选秀的准演员们很多都是作足了成名的梦,可是没有学好红楼文化本身的。这可不是演一个韩剧啊。海选变成了造势的手段而逐渐脱离了选择好演员的初衷就不好了。也就是说,有很多演员们自己都没有安抚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奉献一个经典的角色,而想到更多的是如何用那个角色使自己成名。那如何能表演呢。这样的话,即便是新的技术和拍摄手段,这样的红楼梦不值得看。当然,我们还是应该期待最后的结果的。在关于陈晓旭葬礼的新闻页面上我还看到了关于某女明星的走光之类的新闻,果真是当下的道德失范了还是这就是今天的审美,我很失落,两代女明星的美的展现方式如此不同。
绛株仙子,一路走好。
本文作者:dwei
以上就是无语的详细内容,你是否感受到散文的魅力?一大特色是语言美。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