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那么你知道如何写散文吗?考必过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水泄龙游,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水泄龙游的详细内容如下:
我山我水我诗行。正如这一切冒冒然而来的幽静,闭入心悬的自由与潇洒,映衬了最美的水纹,只是一叮点的声响也逃不过山那边的回音壁。原是心底的那种甜蜜被唾液的纷泌所打扰,留下一丝安宁去抚摸湖面荡漾着碧绿的水波。一份渊源在山脚下岩石的立柱展开,它不是带有宣泄的攻击,而是水花触碰了一下的凉爽与快意。
千万年的冰霜覆盖不了历史长河的悠久。正如每一个都有可能改变历史的人,从婴孩的行走到年迈的蠕动,不只是大河里的一滴水,流淌在祖国的边疆,奔放的豪爽意志打动了上苍,于是“中国”这个名字出现在了史册之上。和其他朝代一样,吴、越两国的命运也躲不开主宰它的人,百姓的福是君王的福,战争的力量改写了“执牛耳”的神圣,把一个属于天下的命运交给了一个拥有大志去承担的人选。两次先后“执牛耳”的君主,吴越两种崛起的巨石,在不经意的交汇间,因一次控制与争夺的恩怨,平定祸起的不幸,又有哪位后人敢直视、吞并被包围的一切。
水泄之中,鱼儿窜游,平淡了一种安详,带给人们祝愿。我们的小舟并未随波逐流,也曾感觉到“天涯,不远了”……
一
诸暨的动人在于它孕育了西施为国为民的壮举,一介女流在封建社会中拥有的开拓性思想是千千万万年以来中国土地上的几人。同样,这样一个故乡给我们带来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告诫了所有人:国家的利益胜过一切。而当我路过、怀旧过、感动过,一种无奈于江山的情节传达了故事本身的印象。所有的人们穿梭在大街上,自行车的上班一族,学生徒步,很难在入镇的时候看到大量的汽车。我想这大概就是人文气息,一个只属于古镇的平凡与安静。没有几个公交车站,一切都不是大城市的紧张气氛,算不上消息“小资”,一会可以它的那种情怀里面去。
越国的疆土包容了诸暨这个地方,除此之外让人联想翩翩的人物当然要数范蠡一个。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吴越统一。他一心只为自己的君王出谋划策,落难下场的勾践作谋臣。“士为知己者死”一个从小未能领悟的概念又一次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天底下的有能人聚集在一位君王的身边,这是互相辅助的力量。若只是不用挑选就可以得来的天下安定,又有谁可曾铭记那些死士们?谋士与死士一样是“忠”,又有几人能做到不畏大风浪,贞忠地守在那位“知己”身边?多少个世纪以后,流芳世世代代的将领与谋臣又有几人?可是这番磨难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与精神品质,打败了无形的对手,也大赢了自己。容我在这里题外地问一句:若有“变节者”,那这种行为一定是不可取的?但是他同时为国家、建设、民族放弃了很多或是做出了贡献,难道就是被唾骂的对象?
一种民族的耻辱转移到几千年前是一件大事。越国的这种不算大的国家,在争霸期间不光失去了领土还失去了民族尊严,作为越王的勾践对此的愤怒超越任何人。当然,他自己也要付上一定的责任——起兵攻打吴国的举措。若非这样的过失,要攻下整个越国谈何容易?然后被贬奴的他做了夫差的马夫受到了奇耻大辱,可想而知又让自己的女人失去了贞洁,最后咀嚼了夫差的粪便,才得以回国。百姓们终于盼到了这一天,一位君主也重获了民心。对,最可贵的就是民心,可他却凭借自身的实力夺回了一个本属于自己的国土。接下来的战役是复仇,勾践因为了这份仇恨每日“卧薪尝胆”,可是让一个“仇”字埋没了本性,能算得上是英明吗?复国之路必须战胜强大的吴国,所有的后人都相信他有这个能力,最重要的是他拥有两员大将——范蠡和文种,且一位在吴国陪在他自己身边,另一位在越国主持大局。
在这一过程中有一惊心动魄的事件要数拆越王庙的木桩。在那个时代封建思想吞并所有人的那一刻,大家都对祖宗的遗物不可动摇的心态。木桩就好比民心与天下之魄力,若除去则是让勾践既保住了性命又让夫差多了一份信任,可怜那百姓对国家的美好寄托终将破灭。这还多亏范蠡的劝导,让勾践从“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上明白什么是可以丢弃的而什么是不可以丢弃的。 文/雨之林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以上就是水泄龙游的详细内容,你是否感受到散文的魅力?一大特色是语言美。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