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那么你知道如何写散文吗?考必过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让美长住在生活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让美长住在生活里的详细内容如下:
对生活的简化,就是对生活的遗忘。同时也是对生活的说谎。一直觉得这句话很抽象,看不到它具体的原形,就像一幅抽象的画一样,怎么看也难看到它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但在深夜里仔细想想,觉得很有道理。就是说我们不能看到生活的一面,不能只看它的表面。我们要深入到里面去,要亲临现场,就像农民把脚和手伸进土地里一样,只有一次次的深入,才会发现新的东西来,才会真实亲切的感觉,才会了解到,原来事情是这个样子,原来身边的生活是那个样子。就拿我的村庄来说吧,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村庄,很多人只看到了村庄的贫穷,看到它土地的贫瘠,看到村里人的没文化,愚昧无知,没素质,不讲究卫生。其实这是从一个大的方面得出来的看法,只看到它的外面,就像只看到乌龟的壳可没看到里面的肉和心一样。是的,每个村庄都一样,都是贫穷简陋的,都是茅草屋子,都是泥巴路,都是满脸皱纹的村民,都是穿着粗布的农民。可就是在这些人的身上,我们可以随便就能找出一些优秀的品质来,找出城市里根本没有的东西。他们善良,用一双粗糙的手来支撑生活,支撑一个单薄的家,他们和土地亲近,在土地里把生活过得很朴实,很自得。他们没有过多的欲望,没过大的报复心理,也没那么多的狡诈。他们喜欢自己的家园,尽管那是个破烂的家,遥遥欲坠的家,即使他们走到天涯海角,过着富裕的生活,吃着山珍海味,可最后他们还是要回到村庄里的。村里一老人,在外面住了几十年,几十年来呼吸着外面的空气,可最后,他还是回来了,他说他的根在村庄里,他的儿女,父亲爷爷,还有祖宗在村庄里。他回来了,他把他的肉体和灵魂埋在了村庄的淡淡的泥土里。他喜欢村庄的气味,那股气味在别的地方找不到,那是村庄特有的味道,每个人只要闻到这股气味就知道到家了。他喜欢听村庄里鸡和鸭的叫声,比城市里那些流行音乐好听多了,比城市里那些喧闹声优美多了。
很多人在回忆自己的家乡时,只看到村庄的小,看到村庄的穷,看到房屋的矮小和破烂,看到了冬天村庄的肃杀,说明他在遗忘家乡,遗忘在那里那段纯真的童年,忘记村前的水和村后的山,忘记那里的人,那里的空气,那股扑面而来的清淡的泥土味,忘记村庄里的善良和温柔。每次出门,母亲就要告诉我,不能忘记村庄,如果有事有麻烦有委屈就跟他们打电话。尽管他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但在他们温暖亲切的安慰下,我们那颗受伤的心是能得到温暖的抚慰的,是能把忧愁一点点忘记的。
一个人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村庄,那是要把感情投入进去的。没感情的回忆,我不知道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像空洞的树一样让人乏味,让人感到荒谬。在看散文家傅玉丽的文章《永远的家门》时,我彻底感受到了她对家乡的情,那是一种灼热滚烫的情,那是一个嫁到外面的女儿对父母亲对家对村庄对村前那棵老樟树的思念。在文章中,她写到远离家乡时她带了两把钥匙,一把是大门的锁,一把是抽屉的琐。她怕回到家时进不了家门,怕回不到她童年生活了十几年的家。可她错了,每次回去,家门都是开着的,那是父母亲知道她要回来早就为她打开的。其实即使她不带钥匙,不带任何物质上的东西,只要她心里想着村庄,想着父母,村庄的门永远为她开着,家里那扇有点破烂的木门一直为她开着。这样的感情,村庄对你,你对村庄的思念,这样深厚的情如果你不用心去体味,不用心去感受那是很难知晓其中的味道的。
台湾散文家陈冠学在他的《大地的事》一书中,他是真实地和大地亲近了。他放弃城市高贵的生活,他来到村庄生活,在村庄里发现新的东西来。他写到村庄里的鸟叫声,写到雨声,在几秒钟内雨声是如何变化的,写到泥土的味道,写到村庄里的点点滴滴。如果一个人不亲临其中,那是绝没有这么深的感触的,不会写出那么优美那么温暖的文字来的。在他的文字里,你找不到暴力,找不到妩媚的爱情,没有伤感,没有眼泪,没有矫情。有的是地村庄优美环境的描写,有的是对大地的感恩,有的是生活中的精细,恬静,怡然自得。一个心灵被灰尘蒙蔽了的人如果看他的文章,一定会恍然大悟,原来生活是如此之美,原来人的心灵可以是如此清澈。(作者:隐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以上就是让美长住在生活里的详细内容,你是否感受到散文的魅力?一大特色是语言美。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