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那么你知道如何写散文吗?考必过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做客民间彝医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做客民间彝医家的详细内容如下:
称老李为医生,似乎并不恰当,因为他没有行医资格证,只是民间传统意义上的彝医。但我还是称他为李医生,因为几十年来,在这个偏僻的山乡,他走街串村,人兽二医,方圆数十里没有人不知道他的。
李医生属马,大我二岁。他是我同事的岳父,在来云南的路上我曾听过他的故事。
南涧县乐秋乡的彝族人居深山中,静而不燥,以农耕为主要生计。他们多居于山之巅,于丛林之中安家,而田地均在山脚下的缓坡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他们自古以来的生活方式。他们把用松叶作为沤粪的原料垫在牛栏里,然后一背篓一背篓地背到山下的田里,收割了,再把山下的庄稼一捆一捆地背到家前面的小平地处,日复一日,单调而满足。
一九五四年出生的李医生,年轻时不喜欢做农活,而是拜当地名医为师,跟着一老先生上山采药,鞍前马后的侍候着,方圆几十里的深山留下他们攀爬的痕迹。老先生人兽二医,几年下来,李医生即可以单独行医。遇到人有病,即看人病,几付草药,几根银针多能手到病除,遇到猪啊牛啊的有病,在猪牛的惨叫声里灌药打针,也可治愈。而且他不仅仅会给人猪治病,还会骟牛阉猪,所以他一出门天天不落空,村村都有生意,人没有病兽有病,人兽无病再用刀来取掉牛猪的性福生活。李医生背着药包,揣着银针,背着二胡,走到哪儿吃到哪儿,白天看病行医骟牛阉猪,晚上拉着二胡,云南的打歌调就在山乡里流淌起来。李医生就是这样的流动中生活着,一出门二三个月才回家一趟。
李医生定有娃娃亲,未婚妻所居住的村子相距太近,村挨村知根知底。未婚妻不满足李医生的生活方式,她认为还是种地是正常营生,他那样是不务正业,故对李医生百般的不满意,几次要退婚,其父母是要面子的人,彝族的风俗要求她必须嫁给李医生,定下来的婚事如何能变化。在女方父母的软硬兼施下,二人拜堂成亲。成亲后,那个漂亮的姑娘名义是李医生的媳妇,但在娘家一住就是八年。八年来李医生仍是走乡串户看病阉猪,依旧快快乐乐地过着有家室的单身生活,只是逢年过节老丈人家必须得去。
八年间姑娘不去婆家,父母不松口,姑爷年年来。八年后姑娘挺不过父母,看看细细的皱纹已爬上额头,无奈地回到李医生家。接下来,李医生成为一个姑娘一个儿子的父亲了。
……
随同事曲曲弯弯地下山,几处陡峭,几处路斜,几次趔趄,不足一公里的路,让我走得气喘嘘嘘。
李医生住在阿朵乐大村靠山脚处。
未进大门先闻狗吠声。一串热情得有些怕人的声音从新大门楼里扑过来,李医生喝住狗,打开门,让我们进到院里。
三间正房,正房右侧是一间是卧室,卧室紧挨着一般大的厨房,厨房没有前墙,该是前墙处只有一米多一点的矮墙。正房前墙是木板做的,雕有简单的花饰。阁楼天花板是木板的,屋檐下的木板让烟熏得黑得流油,如当地的香肠颜色。我说着对同事讲:“你们这里会想办法,这样木板防虫呀。”同事笑笑说:“老一代的人都是这样的。”我信步走到厨房去,李医生的太太略显羞涩地站起来,用没有听太懂的话笑着打了招呼。这是个一米七二以上个头的女人。不胖不瘦,瓜子脸,黑黑的脸庞依然可以寻到年轻时漂亮的影子。
厨房是传统的,更为传统的是正在炒菜的灶台,三条铁腿的架子上面放着锅,锅下面的木柴火苗舔着锅的四周,李太太坐在低矮的凳子上操作着,黑黑的烟弥漫开来,相信这是最传统的彝族人做饭的方式,可不远处却放着电饭煲,电饭煲已在保温状态了。厨房于是成为一个半开放的,烟味和着香味,现代伴着传统的厨房。
信步在院子里走了几步,看见正房对面的偏房屋檐下放着几截粗粗细细地木材,还有一卷类似桂皮的树皮。那木材横断面似北方的花卷,一层细细的红色浆状物渗出断面。我知道这一定是药材,但不知是什么药材,便问:“那是什么药材?”(作者:居仁堂主)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以上就是做客民间彝医家的详细内容,你是否感受到散文的魅力?一大特色是语言美。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